保温隔热构造层中,应该采用______材料做成。A.比热大 B.导热系数大 C.导热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保温隔热构造层中,应该采用______材料做成。

A.比热大

B.导热系数大

C.导热系统小

D.热容量大

考点:木工高级木工高级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冒”一词竟源于古代官场

“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这一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

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人人都会感冒,人人都会说“感冒”这个俗语,可是它有趣的来历却被遗忘了。

小题1:下列对“害肚历”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害肚历”相传是宋代馆阁官员们对请假簿的俗称。馆阁中的官员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腹肚不安,免宿”一句,“害肚历”由此得名。

B.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对“害肚历”的来历中有详细的说明,这为后人考证“害肚历”一词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C.“害肚历”上请假时间累计不超过四天,“腹肚不安”不一定真的是身体有病,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托辞。

D.“害肚历”一词的出现和宋代馆阁以及馆阁官员的关系密切,这个名称被南宋的陈鹄戏谑地改称为“感风簿”。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感冒”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流行病,可是在任何一部典籍中都找不到“感冒”一词。作者考证发现,“感冒”最早是一个官场术语。

B.宋代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事务的机构,通称“馆阁”,这是“害肚历”一词产生的场所。

C.南宋“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将复杂疾病按照病源分为三种——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D.北宋时期,“害肚历”一词出现;南宋时期,“感风簿”一词开始风靡官场;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小题3:根搌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鹄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感风簿”一词的由来,由此可以看出“害肚历”对陈鹄创造“感风簿”一词有一定的启发。

B.陈无择将复杂的疾病分为三种,虽难能可贵,但不是很科学。例如我们今天常说的“抑郁症”“传染病”等便无法归人其中。

C.“感冒”一词最开始是官场专用语,意思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但很快就成为医学术语,为我们所熟知。

D.“感冒”一词进入了人们的日常口语,成为人们熟悉的一个词,因而它有趣的来历被遗忘了。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由X线管焦点辐射出的X线穿过被检体时,受到被检体各组织的吸收和散射而衰减,使透过的X线强度的分布呈现差异,到达屏-片系统,转换成可见光强度的分布差异,并传递给胶片,形成银颗粒的空间分布,再经显影处理成为二维光学分布,形成X线照片影像。

决定X线“质”的因素主要是()

A.kV

B.mAs

C.焦点大小

D.X线管方向

E.被检体部位

题型:单项选择题

试题二(25分)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项目是一个新产品开发项目,项目计划开发周期为12个月,项目团队有11个人,包括:项目经理1人,开发工程师5人,测试工程师2人,文档工程师1人,配置管理1人,SQAl人。项目于2010年7月1日开始,项目计划如下:需求分析一个月,总体设计一个月,详细设计二个月,编码五个月,测试一个半月,文档准备、客户验收测试半个月,修改BUG并发布半个月。项目开工后,项目团队充满激情地努力工作,项目经理也非常有信心按期完成该项目,并在开工会上公布了该项目的考核与激励制度。2010年8月1日,项目组按期完成《需求规格设计说明书》,2010年9月1日,按期完成了总体设计。此时,市场部提出,最近有几家客户都问到这个产品了,9月份可能有客户要看演示的DEMO,需要加快开发进度,问项目经理是否可以先开发DEM0,详细设计到后面再补充,先把产品的原型做出来。项目经理经过与项目组及项目管理部协商,决定去掉详细设计这个环节,直接进入产品的编码阶段。安排开发工程师根据总体设计负责各自模块的开发工作。5名开发工程师组成的开发小组进入非常忙碌的编码阶段后,经常加班加点。开发过程中,由于原来制订的计划已完全被打乱,SQA无法再根据原来的质量保证计划进行跟踪,项目组其他人员也已无法发挥作用。2011年2月15日,项目经理向公司管理层反映这个项目存在问题,市场部提的需求有部分不能实现,遇到了技术瓶颈,而且有团队成员要离职。为此由项目管理部组织会议,对新增的部分需求进行评审,包括研发总监、研发副总裁在内,最终决定产品要继续开发,确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时间为2011年3月15日,其他的工作继续进行。遗憾的是,关键技术问题一直到5月1日才解决,这时已有2名开发人员因为信心问题而离职,项目经理除了要考虑项目进度外,还要考虑项目资源,由于此时其他项目任务也很重,公司资源很紧张,他不得不重新招聘开发人员。等项目经理招到2个新人后,已是2011年6月15日,这本应是项目计划中系统测试结束的关键里程碑,但现在编码任务完成至少还需要一个月,在公司的月度会议上,项目经理向包括总裁在内的各位高层领导做了汇报,并因为项目进度延迟受到了批评。2011年8月1日,测试部终于拿到了系统的第一个测试版本。2011年10月20日,系统终于开发和测试完毕,测试部输出最终的测试报告,同意该产品向市场发布。所有的文档包括《详细设计》、《需求规格说明书》、《产品说明书》等还没有上传到配置库。

[问题3](10分)为了实现本题案例中市场部提出的要求,作为项目经理,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题型:单项选择题

商业灭菌

题型:单项选择题

[说明]
某地区举行篮球比赛,需要开发一个比赛信息管理系统来记录比赛的相关信息。
[需求分析结果]
1.登记参赛球队的信息。记录球队的名称、代表地区、成立时间等信息。系统记录球队的每个队员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每个球队有一个教练负责管理球队,一个教练仅负责一个球队。系统记录教练的姓名、年龄等信息。
2.安排球队的训练信息。比赛组织者为球队提供了若干个场地,供球队进行适应性训练。系统记录现有的场地信息,包括:场地名称、场地规模、位置等信息。系统可为每个球队安排不同的训练场地,如表3-9所示。系统记录训练场地安排的信息。

表3-9 训练安排表

球队名称场地名称训练时间
解放军一号球场2008-06-09 14:00-18:00
解放军一号球场2008-06-12 09:00-12:00
解放军二号球场2008-06-11 14:00-18:00
山西一号球场2008-06-10 09:00-12:00

3.安排比赛。该赛事聘请有专职裁判,每场比赛只安排一个裁判。系统记录裁判的姓名、年龄、级别等信息。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首先分组,然后根据球队、场地和裁判情况,安排比赛(每场比赛的对阵双方分别称为甲队和乙队)。记录参赛球队、比赛时间、比分、场地名称等信息,如表3-10所示。

表3-10 比赛安排表

A组:

甲队…乙队 场地名称 比赛时间 裁判 比分
解放军…北京 一号球场 2008-06-17 15:00 李大明
天津…山西 一号球场 2008-06-17 19:00 胡学梅

B组

甲队…乙队 场地名称 比赛时间 裁判 比分
上海…安徽 二号球场 2008-06-17 15:00 丁鸿平
山东…辽宁 二号球场 2008-06-17 19:00 郭爱琪

4.所有球员、教练和裁判可能出现重名情况。
[概念模型设计]
根据需求阶段收集的信息,设计的实体联系图和关系模式(不完整)如下。
1.实体联系图(图3-20)


2.关系模式
教练(教练编号,姓名,年龄)
队员(队员编号,姓名,年龄,身高,体重,

  • (a)
    球队(球队名称,代表地区,成立时间,
  • (b)
    场地(场地名称,场地规模,位置)
    训练记录(
  • (c) )
    裁判(裁判编号,姓名,年龄,级别)
    比赛记录(
  • (d) )

1. [问题1]
根据问题描述,补充4个联系,完善图3-20的实体联系图。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