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抗坏血酸又名维生素C,是一种良好的肉类助色剂。( )

题型:判断题

问题:

L—抗坏血酸又名维生素C,是一种良好的肉类助色剂。( )

考点:中式烹调师高级烹调师中式烹调师高级
题型:判断题

关于性周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临床表现

B.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受卵巢的影响

C.卵巢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受垂体、下丘脑的控制

D.孕激素对下丘脑产生正负反馈调节

E.雌激素对下丘脑产生正负反馈调节

题型:判断题

Three weeks having gone by,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_____ unknown to the public.      [ ]

A. remains                      

B. is remaining      

C. has remained                  

D. is remained

题型:判断题

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队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 * * ,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判断题

典型的团体旅游是旅行社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

题型:判断题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容单元渗漏油,安排()检修,更换处理。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