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部位为花的干燥柱头的生药是()A.红花 B.菊花 C.西红花 D.玫瑰花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药用部位为花的干燥柱头的生药是()

A.红花

B.菊花

C.西红花

D.玫瑰花

考点:基础医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关于股份支付的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按资产负债表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B.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C.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D.无论是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还是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均应按资产负债表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题型:单项选择题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10分)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小题1: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小题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2分)

小题3: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2分)

小题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分)

小题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2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U形导体框架的宽度l =" 0.5" m,电阻忽略不计,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角,磁感应强度B =" 0.8" T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体框平面,一根质量m =" 0.2" kg,有效电阻R = 2Ω的导体棒MN垂直跨放在U形框架上,导体棒与框架间的动摩擦因数=0.5,导体棒由静止开始沿框架下滑到刚开始匀速运动,通过导体棒截面的电量共为Q =" 2" C。求:

(1)导体棒匀速运动的速度;

(2)导体棒从开始下滑到刚开始匀速运动这一过程中,导体棒的电阻产生的焦耳热。

(sin 37°= 0.6,cos 37°= 0.8,g = 10m/s2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中国地方政府是以()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题型:单项选择题

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乌梅丸均治厥逆证,三者在病因、病机,主治证候及用药特点上有何区别?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