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知者也,携仆二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知者也,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邵武光泽山寺中。事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逮送邵武守将池凤阳。凤阳皆去其网巾,留于军中,戒部卒谨守之。先生既失网巾,盥栉毕,谓二仆曰:“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今吾遭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墨来,为我画网巾额上。”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画已,乃加冠,二仆亦互相画也,日以为常。军中皆哗笑之,而先生无姓名,人皆呼之曰画网巾云。

岁庚寅夏,四营兵溃于邵武之禾坪,池凤阳诡称先生为阵俘,献之提督杨名高。名高军至泰宁,从槛车中出先生,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先生曰:“吾旧识王之纲,当就彼决之。”王之纲者,福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纲所。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先生曰:“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之纲穷诘其名,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留姓名则辱国;智未能保家,留姓名则辱家;危不即致身,留姓名则辱身。军中呼我为画网巾,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之纲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至今日不失富贵。若一匹夫,倔强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因指其发而诟之曰:“此种种者而不肯去,何也?”先生曰:“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群卒前捽之,二仆嗔目叱曰:“吾二人岂惜死者!顾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于是向先生拜,且辞曰:“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乃欣然受刃。之纲复谓先生日:“若岂有所负耶?义死虽亦佳,何执之坚也。”先生曰:“吾何负?负吾君耳。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与婢妾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故耻不自述也。”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津。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题曰“画网巾先生之墓”,而岁时上冢致祭不辍。

(节选 自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群卒前掖之此余之所得也

B.若及今降我 ,犹可以免死彼与彼年相若也

C.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津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D.因指其发而诟之瞋目而视之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画网巾先生“民族气节”的一组是(3分)(   )

①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   ②军中皆哗笑之

③汝曹取笔墨来,为我画网巾额上 ④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

⑤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   ⑥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④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画网巾先生的姓名、官职等级和籍贯都不能知道。带着两个仆人,都穿戴着明代的衣帽,一起躲藏在绍武,光泽一带的山寺中。

B.他们被押送到绍武守将池凤阳那里,池凤阳把他们的网巾都除去了。他认为不能忘记祖宗的制度,叫仆人在他的额上画上网巾。

C.先生与福建总兵王之纲是旧相识,王之纲劝他识时机变化,不要倔强而死,并认为变更朝制,改换服装,从前代就已经是这样。

D.在画网巾先生的影响下,他的两个仆人也不顾一死,并且在死前坚持礼节给他下拜,告辞说:“我们能够给您打扫黄泉之下了。”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吾曹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墨来,为我画网巾额上。(5分)

(2)吾二人岂惜死者!顾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5分)

考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哪些不是我行债市通的优势?()

A、安全性

B、收益性

C、流动性

D、风险性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医院药剂管理办法》规定,调剂和制剂所需原料、辅料应符合药用标准,没有标准的经过安全试验并经

A.医院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使用
B.药剂科主任批准后方可使用
C.科室副主任药师以上人员批准后方可使用
D.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
E.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按经济内容和性质,费用可以划分为()。

A.购置劳动对象的费用

B.购建劳动资料的费用

C.支付职工薪酬的费用

D.生产费用

E.期间费用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了()

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消火栓安装在砖墙上,分明装、暗装两种形式。( )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