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在卖出和买入证券时,均有零数委托.

题型:判断题

问题:

我国目前在卖出和买入证券时,均有零数委托.

考点:证券业从业考试证券交易证券从业考试证券交易真题2009年11月
题型:判断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本土“留学”散记

朱铁志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和中国人眼中的外国人,同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从异族的角度,往往容易发现本民族习焉不察的东西。

大学4年中,我有3年半的时间与留学生住在一起,颇为有趣地体味到这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日本人的做事认真与刻板,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与我同居一室的W君有件小事便颇能说明问题。

一天半夜,我被一阵“咔嚓、咔嚓”的按快门声吵醒,发现W君正举着相机对着纱窗上的一只蝉照个不停。

“三更半夜你干吗呢?”我不无愠恼地问。

他用食指挡住撅起的嘴唇,示意我别吵,然后小声说:“快起来看吧,蝉正脱壳呢!”我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看的!”听了这话,他倒是放下了相机,一本正经地问:“你看过蝉脱壳?”“没有。”

他便不再理我,转身又盯着那只蝉,每隔上三五分钟,就“咔嚓”一张。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左右,蝉脱完了壳,W君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对我说:“本人记录下了蝉脱壳的全过程,我很可能是记录这一过程的第一个日本人!”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也有几分兴奋。我忽然觉得,这午夜的“儿戏”,虽然与我们学的哲学专业关系不大,倒可能与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呢。

在我以往的印象中,许多外国人讲究客套,惯于寒暄,而实际接触起来也不尽然。一次,有位中国学生对法国同窗说:“有空到我家来玩!”这或许只是咱们中国人告别时随口说的一句话,不想那位已经准备走开的法国同学马上转回身来,热情地回应道:“我很高兴到你家里去,什么时候去?”中国学生显然缺乏准备,虚应了一句:“哪天再说吧。”

“哪天?明天行吗?”法国同学又问。

“明天恐怕不行。”中国同学答。

“明天到底行还是不行?”法国同学穷追不舍,脸上始终挂着诚恳的微笑。

“明天不行。”中国同学已面有难色。

“那么后天吧?”“那就后天吧。”无奈的回答。

这是一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小事。我们毕竟在“模模糊糊”、“模棱两可”中生活惯了,突如其来的“较真”不免让我们措手不及。我发现多数国外留学生是避免使用诸如“也许”、“大概”、“差不多”之类模糊词语的,这是否反映了一种直率、认真、诚实的处世态度呢?

“留学”中,还有两次接受耐人寻味的致谢,使我铭心刻骨。

一次是我在足球比赛中受伤,撕裂了大腿肌肉,疼痛难忍,夜不能寐。大约后半夜两点左右,我的房门被轻轻叩响,一位瘦削斯文的英国同学出现在门口,手中拿着一个精致的小木盒。他用还不熟练的汉语对我说:“很对不起,这么晚来打搅你。我刚从外面回来,听说你受了伤,我想你现在一定很难受。这里有一盒我从英国带来的专治肌肉撕裂的药,效果不错,请你试试吧。”

尽管他的发音不准,讲的也并不流利,可在我听来,却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动人的表达。我不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谢谢!谢谢!”不想这位英国“绅士”在感动之上又给了我新的感动,他说:“其实,我应该谢谢你。”

“为什么?”我万分不解。

他似乎有些激动地说:“因为,你是第一个不问价钱接受我帮助的中国人。”

说完,便带着十足英国式的自豪与满足转身走了,留给我一个全新的“致谢观”和对人生、金钱和社会的深深思考。

另一次接受致谢则是使人尴尬和惭愧的。在宿舍楼门口,一位法国女同学紧随我之后进入大楼,我马上拉住门,待她进来后才放手。没想到这样一个极平常的举动却引来那位女同学十分夸张的致谢。

“这还用谢吗?”我笑着问。

“当然!当然!”她强调着。

“就为拉了一下门?”我觉得她未免太大惊小怪了。

“也是也不是。”她模糊了一下。

“谁都会这么做。”我说。

“你说得不对!在商店,在食堂,在许多公共场合,我看到许多人不这样做,他们一脚把门踢开,或使劲把门推开,然后像小偷一样闪身进去,不管后面跟上的是老人,还是孩子。可你不是这样,所以我当然应该谢谢。”

我受到了真诚的感谢,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

小题1:请说说文章题目“本土‘留学’散记”的两个好处。(4分)

小题2:请用三句话来概括文章中留学生的四件事。(5分)

小题3: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高兴不起来”的原因。(6分)

题型:判断题
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Sn=bn+r(b>0且b≠1,b,r均为常数)
(1)求r的值;      
(2)当b=2时,记bn=
n+1
4an
(n∈N*),求数列{bn}的前n项的和Tn
题型:判断题

请结合实际分析以下案例:
教师在上《植物的叶》一课教学时,除了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绿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有制造养料的作用外,主要讲清了下面的知识点:(1)光合作用需要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缺一不可;(2)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养料,呼出氧气;(3)有机养料和氧气是人和动物所需要的;(4)人和动物在新陈代谢时呼出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5)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等。学生从这些知识中认识到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动物、植物与空气、水、太阳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从而认识到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试说明以上这个案例体现了哪一条教学原则,它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题型:判断题

下列有关混凝土的和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和易性是表示混凝土黏聚力的一物理量

B.和易性包括流动性、保水性和黏聚性三方面

C.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指标,因此和易性满足规定即可认为是混凝土合格

D.时间和温度对和易性无影响

题型:判断题

不同溶液的波美度的测定方法是相似的,都是用测定比重的方法,根据测得的比重,查表换算浓度。()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