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鱼类食品在高温烹调中可产生杂环胺类化合物。( )

题型:判断题

问题:

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鱼类食品在高温烹调中可产生杂环胺类化合物。( )

考点:公共营养师营养师基础知识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
题型:判断题

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完成问题。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这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丁肇中)

1.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你平时的语言积累中摘录一句名言,以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选文内容,以学习实际为例,说说我们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判断题

以尚未开放的花蕾的入药的药材是()

A.洋金花

B.旋覆花

C.莲须

D.松花粉

E.辛夷

题型:判断题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不可以聘请律师。( )

题型:判断题

计重收费后,应按计重费率收取通行费的车型是()。

A.栽货类货车

B.超载30%以上的客车

C.不符合标准的绿通车

D.所有车辆

题型:判断题

某条形基础宽12m,埋深2m,基土为均质粘性土,C=12kPa,Φ=15°,地下水与基底面同高,该面以上土的湿重度18kN/m3,以下土的饱和重度19kN/m3,计算在受到均布荷载作用时P1/4,P1/3,Pcr?()

A.P1/4=191.2kpa,P1/3=203.1kpa,Pcr=255.6kpa

B.P1/4=191.2kpa,P1/3=203.1kpa,Pcr=155.6kpa

C.P1/4=191.2kpa,P1/3=303.1kpa,Pcr=155.6kpa

D.P1/4=291.2kpa,P1/3=203.1kpa,Pcr=155.6kpa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