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qián(    )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例如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lǜ(    )”。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鸟啼虫鸣,只是一种“声音”,jí(    )使美妙的音乐,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受“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

1.为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ián(    )  lǜ(    )  jí(    )

2.解释词语。

(1)充耳不闻: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动于衷: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头人有什么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文章最后一句改为陈述句,比较这两者句式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散文阅读字音改写句子修辞方法句式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中,下列尚不完备的条件中,哪个不是初装和蔓延阶段的。()

A.设备

B.资金

C.人力

D.物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案例摘要:患者,女性,45岁。近两年经常头痛、头晕,耳鸣,心悸,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近1年来于清晨睡醒时经常出现心前区疼痛并向左肩部放射。就诊时,血压170/105mmHg,心电图表现为弓背向下型S-T段抬高

若患者经X线检查发现左心增大、肺淤血、肺静脉影增宽,经超声心动检查发现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每搏排出量和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内径和左心房内径扩大,则应使用的降压药物是()

A.硝普钠

B.利尿剂

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D.钙拮抗剂

E.β受体阻滞剂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燃料完毕后,测量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若广口瓶是800毫升,则选用的量筒规格是(  )

A.50毫升

B.100毫升

C.200毫升

D.5000毫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服务的区别不包括:()

A.主动性不同

B.最终目标不同

C.对待客户的态度不同

D.与营销的关系不同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邓 * * 理论初步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 )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