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与“回答” ⑴有故事说,两个孩子给孔圣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问他为什么早晨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提问”与“回答”

        ⑴有故事说,两个孩子给孔圣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问他为什么早晨的太阳大如磨盘,离得近,却不热;中午的太阳小如盘子,离得远,却那么热,这是为了什么?孔圣人瞠目结舌,无以答对。

        ⑵这样,就有了一个可爱的提问与尴尬的回答的场面,极其生动有趣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场面,连圣人都会遇到,就更不用说普通的凡夫俗子了。

        ⑶“提问”是求知的重要方式,孩子们总是以提问的方式获得知识,所以就有了一套名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丛书,成了青少年益智的读物。 

        ⑷“回答”,却并不简单,即使饱学之士也不敢说能答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于是也就有伟人说:一个傻子提了问题,一百个聪明人都回答不了。

        ⑸但不管能不能回答得了,人群中总有爱提问的与爱回答的两种人存在。

        ⑹提问的前提是置自己于“无知”的位置上。孩子敢于提问,是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无知,甚至那乐趣正在无知之中。

        ⑺一当了“知识”分子,骂人最恶毒的话恐怕无过于“无知”二字;最怕被人骂的话,也无过于这二字。如有人被骂了“无知”,就会觉得是最大的侮辱,如同掘了祖坟,由此,也许会引起没完没了的官司,没准最后会断了交往。

        ⑻人是从孩子长大的,这就决定了人是从无知处起步的。人又非生而知之,后天所学,难免有学问不到的地方。

        ⑼孔子是圣人,种庄稼种菜,就不如老农,在这一方面自然是无知。

        ⑽鲁迅回想自己和不识字的农村孩子闰土在一起,听他讲了很多新鲜的故事和生活,显示了城镇孩子对农村生活的无知。

        ⑾许多大学问家,都不是因为无所不知而名世,恰恰是到了晚年,仍哀叹世界上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不知道,表现出对知识追求的不倦精神。

        ⑿这其间,当然有他们的谦逊,表现出良好的学风与品德,但也确实是他们悟出了人生与世界的深刻关系。生有涯,学无涯;人如沧海之一粟,一粟何以能尽知沧海。这么说,“无知”是人生之必然,且永远在这方面或那方面处于“无知”状态。

        ⒀如此看来,人得保持一种“无知感”,这样才会去探索新的领域,掌握新的知识。这种“无知感”的宝贵,几乎像“饥饿感”对于厌食者。

       ⒁英国著名的散文家罗伯特·林德就写过一篇《无知的乐趣》的散文。为了弄清布谷鸟的生活习性,他像孩子一样观察布谷鸟,他从中体验到“博物学家的幸福在某种程度上也依靠他的无知,无知给他留下这类新天地任他去征服”。这位罗伯特·林德由此还引申出做学问的道理:“迅速逃到无知中去追求知识。”他断然认为那种把无知的巨大乐趣换成“回答问题的乐趣”,这种人“已经在开始僵化”。

        ⒂圣人,害怕好为人师,故不耻下问,且“每事问”。既非圣贤,只为了不“僵化”,我们也该有一种孩子的心态,常常保持自己的“无知感”,不要总想“回答”世界,当了蹩脚的“回答者”。

1.文章开头,记述两小儿向孔子提问之事,其目的是 [ ]

     A.说明孔圣人无以答对,也是个无知的人。

     B.引出本文的论题——“提问”与“回答”。

     C.表明尴尬的回答场面,连圣人都会遇到。 

     D.列举事实,证明了提问是孩子们求知的重要方式。

2.第⑼-⑽段列举孔子和鲁迅的例子,要证明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⒁段中英国的罗伯特·林德认为“那种把无知的巨大乐趣换成‘回答问题的乐趣’这种人已经开始僵化”,你是怎样理解这一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分析“提问”与“回答”二者的关系时,他的观点是:

                                                                                                                                                        

考点:说明文阅读理解句子论点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黄某2001年10月因医疗事故受到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行政处罚,2002年9月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重新注册。卫生行政部门经过审查决定对黄某不予注册,理由是黄某的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意之日止不满()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2010年广州亚运会闭幕式,于2010年11月27日晚20时在位于珠江新城南端珠江上的海心沙市民广场举行,20时06分开始文艺表演,21时42分熄灭主火炬,最后是亚运会会旗交接仪式,广州和下一届亚运会举办城市韩国仁川实现完美交接。

小题1:当亚运会主火炬熄灭时,伦敦时间为2010年11月:

A.26日13时42分

B.27日13时

C.27日13时42分

D.28日5时42分小题2:当主火炬熄灭的时候,则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

B.北京昼短夜长

C.地球距近日点越来越近

D.南极极昼范围呈缩小趋势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队列研究中,累积发病率指的是()。

A.某动态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

B.某动态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病例数与时期开始时总人数之比

C.某流动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现患病例数与时期开始时总人数之比

D.某固定的研究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新发病例数与开始时总人数之比

E.某动态的人群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数之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干姜人参半夏丸的药物组成是( )

A.半夏、人参、干姜

B.半夏、人参、干姜、蜜

C.半夏、人参、干姜、生姜汁

D.半夏、人参、干姜、茯苓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公司承接了一个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按照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制定了软件开发的流程与规范,委派小赵为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小赵具有3年的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经验。公司认为这个项目的技术难度比较低,把两个月前刚从大学招聘来的9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分配到这个项目组,这样,项目开发团队顺利建立了。项目的开发按照所制定的流程规范进行。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等阶段都按照要求进行了评审,编写了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等文档。但在项目即将交付时,发现了很多没有预计到的缺陷与BUG。这说明许多质量问题并没有像原来预计的那样在检查与评审中发现并予以改正。由于项目的交付期已经临近,为了节省时间,小赵让程序员将每个模块编码完成后仅由程序员自己测试一下,就进行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在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过程中,由于模块的BUG太多,集成测试越来越难,该项目没有能够按照客户的质量要求如期完成。为了查找原因,公司的质量部门调查了这一项目的进展情况,绘制了下面的图形(如图1-1所示):

图1-1是一种质量控制所采用的工具,叫做()图。根据上述描述,图中的A应该是()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