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15分)。 粉丝与知音 余光中 ①“粉丝”来自英文的fans,源出fa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文(15分)。

粉丝与知音

余光中

①“粉丝”来自英文的fans,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做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②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尽管杜甫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③此地我必须特别提出夏志清来,说明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慧眼独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胆识过人,敢畅言所见。四十五年前,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美国出版,钱钟书与张爱玲赫然各成一章,和鲁迅、茅盾分庭抗礼,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坛的旧观,一直认为钱钟书不过是学府中人,偶涉创作,既非“进步”作家,也非“前卫”新锐;而张爱玲也只是上海洋场一位言情小说作者而已。夏志清不但看出钱钟书、张爱玲,还有沈从文的独创成就,更在40年前美国评论界“左倾”成风的逆境里,毫不含糊地把他的见解昭告世界,真是智勇并兼。有知音一锤定音,不愁没有粉丝,缤纷的粉丝啊,蝴蝶一般地飞来。

④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须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⑤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⑦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小题1:请概括说明“粉丝”这个名称的“可爱”之处。(4分)

小题2:文中举了歌德、本﹒约翰逊和夏志清等人作为例证,这三个例子在论述角度上有什么异同?(4分)

相同之处:共同论述了                                                     。

不同之处:

叔本华的例子论述了                                                        

本·约翰逊的例子论述了                                                      

夏志清的例子论述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生活中的“粉丝”和“知音”的不同,请分条概括。(3分)

小题4:作者既说孔子“真可谓知音了”,又说他“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对此应当如何理解?(4分)

考点:说明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舞台暗装彩灯泡,舞池脚灯彩灯赋泡,其功率均()。

A.宜在30W以下,最大不应超过60W  

B.宜在40W以下,最大不应超过60W  

C.宜在30W以下,最大不应超过80W  

D.宜在40W以下,最大不应超过80W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被称为"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物是()

A.法莫替丁

B.哌唑嗪

C.奥美拉唑

D.硝苯地平

E.雷尼替丁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16MnR钢焊接时,焊条应选用______。

A.E4315

B.E5015

C.E5515-G

D.E6015-D1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运维人员在客户端进行例行测试和巡检时,应有相应的(),并由客户签字或盖章确认。

A.拍照留底

B.测试记录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以下争议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是()

A、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经营自主权的

B、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行政机关没有履行的

C、对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部分规定合法性产生争议的

D、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