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地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地质构造

D.地质作用

考点: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表形态的演化
题型:选择题

2000毫升液体要求10小时匀速输完,每分钟的滴速应为()

A、30滴/分

B、40滴/分

C、50滴/分

D、55滴/分

题型:选择题

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项目的数据类型可以是数字型也可以是字符型。 ( )

题型:选择题

免疫比浊法测定时为维持抗原-抗体复合物相对不溶解性()。

A.保持抗原过量

B.保持抗体过量

C.保持抗原-抗体相等

D.保持抗原略大于抗体量

E.与抗原或抗体量无关

题型:选择题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年10月12日为“哥伦布日”,是一些美洲国家的节日。“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1)哥伦布最重要的历史活动是什么?在评价哥伦布时,布什与查韦斯为什么会尖锐对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2)有人提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依据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指出,对经济全球化有哪两种对立的观点?各自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有关调查显示,在造成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中,有80%是发达国家在最近二百年的发展中排放的。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2009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在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4)发达国家为什么“在最近二百年的发展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说明,世界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共识和分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

运动中如何补水?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