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不纯的硝酸铵中氮的质量分数为36%,则此硝酸铵中混入杂质可能是( ) A.NH

题型:选择题

问题:

某不纯的硝酸铵中氮的质量分数为36%,则此硝酸铵中混入杂质可能是(  )

A.NH4HCO3

B.(NH42SO4

C.CO(NH22

D.NH4Cl

考点: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题型:选择题

拯救地球和人类

马蒂娜·贝蒂-库索

  在几十年间,人类打乱了地球用45亿年建立起来的一些平衡。地球是脆弱的,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不会长久的。全世界专家们的报告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我们的发展 方式与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除了今天吸引我们消费社会注意力的石油之外,还有那些生命必需的资源──首先是淡水──再也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更不用说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的原始森林,随之一起消失的不仅是整个动植物群落,还有抵制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再加上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的各种影响,它们如今已经演变为一个恶性循环:洪水、酷暑、暴风雨……而这些仅仅是开始,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正逐步蔓延到各大洲。随着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打算采纳跟我们一样的消费方式,我们陷入了一场全球困境。

  这种过度开发将不会惠及所有人。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中有3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人们因为石油、水和捕鱼而发生冲突……只要存在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公,这些冲突就不可避免。到2050年,有80-120亿人生活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呢?人们要迎接这样的挑战:协调人类的持续扩张和地球的有限资源;协调经济需求和生态的迫切需要。改变发展的方向是唯一的机会。这是一场人文主义斗争,涉及人类的未来。在此背后,有一个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和一个哲学问题:人类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进步的方向在哪里?更多地消费还是更合理地消费?更多地生产还是更合理地生产?“拥有”更重要还是“存在”更重要?我们要创造既尊重环境又对发展中国家更为公平的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科学家和生态学家们就开始思考持续发展和资源有限的地球之间的协调性。有些人主张人口零增长以节约迟早要枯竭的自然资源;有些人寻找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使经济生活和社会进步相协调的方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由此产生。在提交给联合国的报告中,它被定义为“一种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这一概念得以推广。它涉及面很广,这既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不足,它可让人放心,又可促进广泛团结。今天,没有一份国际的、国家的和地区的声明不提到“可持续发展 ”。但人们是否明白它指的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呢?人们是否真正抓住了关键问题呢?不得不承认,尽管这一表达方式应用广泛,但实际行动鲜有变化。

  运用这一概念确实是最简单的事情。而且,富裕国家的人民把他们生活方式中的一切改变都想象成被剥夺。老布什就宣称“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不容商议”!我们应当进入一个有节制的社会,而不是被剥夺的社会。我们应该摆脱这种浪费文化。如果知道有超过10亿的人喝不上饮用水,人们是否还能容忍农业消耗我们用水总量的72%,而实际上作物只需要非常少的水呢?为什么要容忍我们购买的产品有五六层包装呢?人们的行为肯定要逐步改变。只不过,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社会各方人士如政治家、工业家、研究者和公民都动员起来。要合理采集资源,合理消费资源,寻找资源替代品,公平分配资源……总之,这个社会需要一种能够采取重大行动的真正的政治意愿。(法国《费加罗杂志》2005.10) 1、体现“我们的发展方式与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一项是[ ]

A、只有吸引我们消费社会注意力的石油暂时还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包括淡水在内的其他那些生命必需的资源却再也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

B、原始森林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随之一起消失的还有整个动植物群落。

C、作为抵制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原始森林的消失,导致洪水、酷暑、暴风雨等灾害和全球气候变暖。

D、我们的生活方式打乱了脆弱的地球用45亿年建立起来的一些平衡,人类陷入了一场全球困境。

2、文章认为我们应该准备迎接怎样的挑战?不合文章的一项是[ ]

A、协调人类的持续扩张和地球的有限资源,协调经济需求和生态的迫切需要。

B、改变发展的方向,即消除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公,避免因此产生的冲突。

C、解决关于社会发展的一个哲学问题:明确人类进步发展的方向,消费和生产的合理安排等问题。

D、创造既尊重环境又对发展中国家更为公平的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3、文章提到了下列应对地球资源有限问题的方法,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 ]

A、实现人口零增长以节约迟早要枯竭的自然资源

B、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使经济生产和社会进步相协调。

C、探索一种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

D、积极发展高科技,在现有自然资源最终枯竭之前找到可以替代的资源。

4、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目前人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地球资源濒临枯竭,只有改变这种方式才能避免这样的后果发生。

B、尽管所有的国际的、国家的和地区的声明都接受“可持续发展”理论,但是,都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C、富裕国家比如美国把他们生活方式中的一切改变都想象成被剥夺,因此,要改变现状,需要有一种能够采取重大行动的真正的政治意愿。

D、人们没有真正抓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明白“可持续发展”指的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

题型:选择题

模型驱动控制台中业务实体的关系有哪几种()

A、1对1

B、1对多

C、继承

D、覆盖

题型:选择题

发展战略的环境目标其中应包括( )等目标。

A.生态平衡

B.污染治

C.可持续发展

D.人均居住面积

E.环境质量

题型:选择题

一、某企业于2000年12月31日以出让方式取得了一宗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期的国有工业用地,土地总面积为3000平方米,交纳的土地出让金为30元/平方米,该宗地土地开发程度已达到“五通一平”(通路、通电、通水、通讯、排水及场地平整)。   2001年12月31日,该企业因改制需要迸行土地价格评估,经调查,该地区土地取得费 (含税费)平均为10万元/亩,“五通一平”土地开发费为8万元/亩,在土地开发期内均匀投入,土地开发周期为一年,银行贷款年利率为5.5%,投资利润率为10,土地还原率为6%,50年期出让金水平仍保持不变,请测算该宗地于2001年12月31日的单位地价和总地价。   二、企业甲拥有一宗土地面积为20亩的国有出让土地,规划建设4万平方米综合大楼和2万平方米公寓,预计2年建成后即全部售出。企业甲在完成前期投人后,拟将该宗地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乙。   经调查,该城市相似地段相同功能的综合楼售价为6000元/平方米,公寓售价为4500元/平方米,同类结构的综合楼工程建筑费及专业费为2100元/平方米,公寓为1800元/平方米,在建筑期间,建筑费及专业费第1年投入40%,第二年投入60%,银行贷款年利率为5.5%,开发利润为总售价的15%,销售税费为售价的5.5%。根据以上条件,试计算:   (1)该宗地在规划条件下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2)经甲乙双方协商,房地产开发商乙准备以开发完成后的部分房地产按售价的90%给甲作为地价的补偿,开发后的房地产销售税费由乙统一支付,如不考虑甲的前期投入和土地转让税费,试问甲除可得到14000平方米综合楼外,还可分得多少平方米的公寓。   三、某企业拥有A宗地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并于2002年9月1日与当地政府签订了该宗地的国有土地租赁协议,租期20年,实际支付的年租金为10元/平方米。A宗地土地面积为30000平方米,用途为工业,现已达到五通一平的开发程度。   经调查,A宗地周边有三宗条件相似的工业用地,具体情况如下:   (1)B宗地:占地45亩,于1998年9月1日通过征地方式取得,当时根据所在区域的市场行情,共支付了300万元征地及其相关税费,经开发建设,现已达到七通一平的开发程度,共花费土地开发费540万元。据调查,从1998年9月1日到2002年9月1日期间,征地费用和达到七通一平的土地开发费用分别上涨了20%和30%。   (2)C宗地:占地25000平方米,于1998年9月1日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宗地已达到三通一平的开发程度。按照2002年9月的市场行情,该宗地若出租经营,每年土地净收益可达55万元。   (3)D宗地:占地3.5公顷,于2002年9月以国家作价入股方式取得,40年期、"七通一平"条件下作价425元/平方米。   B、C、D三宗地与A宗地之间除开发程度等差别外,其他因素的差别如下表。

 表中数值表示B、C、D各宗地与A宗地的比较,负值表示案例宗地比A宗地的对应条件差,正值表示案例宗地的条件优于A宗地。   根据当地2002年9月的土地市场状况,从征地到完成七通一平的土地开发需要1年的时间,土地开发费分季度投人,每季度投资额相等,在季内均匀投人;设定土地开发资金的贷款季利率为1.5%,需按季度按复利计算利息;土地开发的投资回报率为10%;土地增值收益率为20%;土地还原率取6%   相对A宗地而言,其50年土地使用权价格因开发程度不同而有差异:达到七通一平时地价比五通一平高100元/平方米,达到五通一平时地价比三通一平高60元/平方米。   根据以上条件,试回答以下问题:

测算宗地A于2002年9月1日的承租土地使用权价格。

题型:选择题

2006年1月1日,A厂为支付购买钢材的货款向 B公司签发了一张金额为280万元的出票后3个月付款的银行承兑汇票。B公司收到该汇票后依法向C银行提示承兑,C银行对该汇票审查后,即于当日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字样,签署了承兑日期并签章。B公司为支付其基建工程所欠 D公司的工程价款将该汇票背书给了D公司。 D公司在汇票到期日的第6天向。C银行提示付款时,遭到银行的拒绝,银行理由如下: (1)A厂的银行账户中的余额不足; (2)D公司已经超过了提示付款期限。 要求:根据上述事实及有关规定,分别回答下列 问题: (1)C银行承兑时的记载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2)C银行拒绝付款的第一个理由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C银行拒绝付款的第二个理由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4)D公司应向本案中的哪些当事人行使追索权 (5)D公司行使追索权时可以请求清偿的金额包括哪些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