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盲人居住区 在那灾难的日子里,有一段时间唐山瞎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盲人居住区

  在那灾难的日子里,有一段时间唐山瞎了,唐山聋了。可是,无边的废墟上,却有一支奇异的盲人队伍走来。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肩上背着破旧的胡琴、三弦,面部显得那样沉静、冷峻。他们来自何处?他们走向何方?

  有人从中认出了鼓书艺人资希圣。

  盲人在废墟上要救人是极其困难的。资希圣带领着他们,循着呼救声,一家家地扒开厚重的胶质板,用手一遍遍摸着,摸到那些受伤者的躯体,把他们抬出倒塌的房屋。在这支盲人救险队伍中,惟一的一个明眼人是一位女盲人的丈夫,一个跛子,他不停地大声喊叫,给资希圣那群人指着方位。他们越扒越觉得情况严重:那么多血漉漉的伤员,那么多已经发凉的尸体!他们摸着、找着,从盲人宿舍摸到健全人住处,把受伤的健全人也一个一个抬下废墟……

  盲人用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感受着那些灾难的日子。

  当他们要搬运尸体的时候,他们循着风中飘来的窒息人的气息找到了遗体集结点。当他们要生火的时候,他们嗅着空气里的烟味找到煤和劈柴。喧闹嘈杂的人声把他们引到街心,引到领取救济水、救济米的长长队伍中。空中隆隆的飞机引擎声使他们知道在洒药,于是不再扬着头张嘴说话。他们极其敏感,甚至在救灾部队中吃饭,那汤多米少的稀粥都能使他们立刻意识到救援部队也很困难。

  “不不,我们不吃了!”资希圣放下饭碗,对一个军官说,“你们缺粮了!”

  “嗨!我们就是不吃,也不能让你们饿着!”

  资希圣在废墟上走着,似乎在找他的什么。忽然,他踩到了什么。“嘣……”一声悠长的、回音袅袅的琴弦的音响。那声音立刻使废墟上的空气都发颤了。

  啊,就是它,那是他心爱的三弦,他的生命。

  一根古老的弦首先在废墟中昂扬地颤响了。

  八月的骄阳下,盲人们的足迹布满一座废墟又一座废墟。肩上,是那些从废墟里扒出来的被砸断、砸裂了的乐器,缠着绳子,贴着胶布,就像他们头上、胳膊上还缠着的渗血的绷带。他们穿着短裤、背心,有人甚至赤着脚。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走在被晒得滚烫的路上。他们的脸上没有悲伤和忧郁的痕迹,在这动荡的大地上,他们显得那么安静,那么清醒……

  这又是资希圣的决定:天降大灾,人可不能垮掉。我们要把宣传队恢复起来,去演唱,去鼓舞唐山人民抗震救灾!

  那情景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在断壁残墙下,在还在清理尸体的废墟旁,在伤员的呻吟中,忽然间,飘来了那些音调不准的乐器的合奏声。也许,从盲人心中流出的音乐似乎更富有一种魅力吧!废墟上回荡着一种奇迹般的旋律。那低声诉说着什么的音响,犹如一条绵长而宁静的气流,默默地穿透着这块刚从黑色灾难中挣脱出来的惊恐的土地。同样是默默地在倾听的人们,仿佛在这旋律中感受着什么。温柔的力,明哲般的力,说不清那是一种怎样穿透血迹斑斑的心灵的力。也许,那盲人,那琴弦,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力。唐山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在这音乐声中得到了一点什么,从而汇成了一个整体,因为每颗心都还活着,就像这旋律,正是这活着的东西,使这些惨遭劫难的人们得以呼吸,得以生存。

  资希圣那苍凉的声音在黑色的废墟上久久回荡: 

  说的是一九七六年,

  七月二十八日那一天,

  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

  地震的中心在唐山。

  许多的房屋被震毁,

  许多人压在废墟间。

  ……

1.“那低声诉说着什么的音响,犹如一条绵长而宁静的气流,默默地穿透着这块刚从黑色灾难中挣脱出来的惊恐的土地。”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什么含意?

                                                                                                                                                      

                                                                                                                                                       

2.在这部分中,主要从哪个角度反映了唐山大地震的惨烈?

                                                                                                                                                      

                                                                                                                                                       

3.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这群特殊的盲人群体,是如何面对这场灾难的?作者特意选取他们作为介绍对象的用意何在?

                                                                                                                                                      

                                                                                                                                                       

4.第四段横线上的三个词语应依次填入什么?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已知F1、F2分别是双曲线
x2
a2
-
y2
b2
=1(a>0,b>0)
的左、右焦点,F为双曲线上的一点,若∠F1PF2=90°,且△F1PF2的三边长成等差数列,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无法修复的.…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每一组______与______(或实验总次数)的比叫做这一组数据(或事件)的频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被用来获取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速度优势方面的信息技术类型包括()。

A.无线通信 

B.开放式系统 

C.人工智能 

D.电子商务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烧结矿和球团矿的生产机理,下列哪种描述正确()

A、烧结矿、球团矿都是靠液相固结

B、烧结矿靠矿粉颗粒的高温再结晶固结,而球团矿靠液相固结

C、烧结矿靠液相固结,球团矿靠矿粉颗粒的高温再结晶固结

D、烧结矿靠球团矿都是靠矿粉颗粒的高温再结晶固结的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