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谈“讳” “讳”,在中国很古老。有文献可考的可追溯到孔子。孔子作《春秋》为了让“

题型:问答题

问题:

四、

谈“讳”

“讳”,在中国很古老。有文献可考的可追溯到孔子。孔子作《春秋》为了让“乱臣贼子惧”,按理该直话直说,他偏要委屈婉转,吞吞吐吐,首创“春秋笔法”,半隐半露。《谷梁传》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孔子治史的一条原则。以后讳的范围愈来愈大,讳的学问愈来愈深,成为人们立身行事、律己衡人的一条重要道德准绳,更有严刑峻法加以维护,语涉忌讳即有杀身之祸。如朱元璋年轻时家贫,曾做和尚,后来当了皇帝仍有自卑心理,忌讳人说“光”,说“秃”,忌讳“僧”字甚至“生”(僧)字。洪武朝的文字狱多为犯讳,据吴晗统计说杀过十多万人。因触犯忌讳而杀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
讳,经过几千年道德的自律,加上权力者血腥的强制维护,不仅成为民族文化传统中一个重要负面的组成部分,且积淀于国民性格中,成为中国人民的痼疾,连小人物阿Q也讳光讳亮讳灯烛,与朱皇帝并无多少不同。如果他坐龙廷,小D怕是头一个被杀头。
讳,并不能抹去朱元璋的历史与阿Q的癞疮疤,却反证了不光彩的东西是硬邦邦的存在。我们的列祖列宗很奇怪,汉语里“讳莫如深”、“讳疾忌医”,无不含贬义,而“直言不讳”、“毫不隐讳”,多用来形容正面的品格,但人们还是一代代地“讳”下来,成为文化积习,缺乏正视民族弱点的勇气。近年可贵之处恰恰在于不隐讳自己的观点的各种讨论,不讳正是起点。

“讳”所以能成为中国人民的痼疾,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分条叙述,每条不超过10个字。)

考点:高职试题语文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语文
题型:问答题

录用人民警察,要求( )

A.年满18周岁的公民

B.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大学本科毕业

D.身体健康

题型:问答题

两个筑路队合修一条路,甲队每天修35.65米,乙队每天修25.05米。两队合修每天一共修多少米?

题型:问答题

单极胸导V5电极应放在()

A.左腋中线第5肋间水平

B.左腋前线V4水平

C.胸骨左缘第4肋间

D.胸骨右缘第4肋间

E.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点

题型:问答题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

两台塔吊在同一轨道作业时,应保持安全距离。两台同样高度的塔吊,其起重臂端部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m。

A.6

B.4

C.2

D.1

题型:问答题

关于影响信用决策的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房贷选固定利率比选浮动利率好

B.限制条件越少的银行,借款人的弹性越大

C.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可提供额度较高者须优先考虑

D.出售房屋时贷款不得移转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