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时间2013年2月15日7时20分,一颗直径17米、重1万吨的天外来客造访地球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问题:

莫斯科时间2013年2月15日7时20分,一颗直径17米、重1万吨的天外来客造访地球,以7万千米/小时的速度冲入大气层,在距地面约24千米时爆炸,坠落在俄罗斯的车里雅宾斯克,巨大的冲击力造成超过1200人受伤,下图就是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的“来客足迹”。在这次袭击后不到24小时,一颗直径45米的小行星,在2万多千米的近距离与地球擦身而过,如果它撞上地球,其威力相当于广岛那颗原子弹爆炸的100倍。

坠落到地面的天外来客属于()

A.小行星

B.彗星

C.陨星

D.流星

考点: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知识地理知识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医师用拔牙钳先后拔除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时,发现他在同样施用旋转的方式,而且拔牙钳安放位置正确。施力的大小和速度基本一致情况下,侧切牙牙根尖1/3折断在牙槽窝内,分析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侧切牙的牙根比中切牙的牙根更易折断

B.侧切牙牙根尖1/3常有弯曲,施用旋转力拔除时较易折断

C.拔除侧切牙时,旋转力施用不够

D.与拔除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先后顺序有关

E.以上都不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脂溶性外来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是

A.简单扩散

B.滤过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胞饮和吞噬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____the book if you are free, and you will learn a lot about how to study English .

A. Read

B.Having read

C.To read

D.Reading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电阻现象源于原子间的摩擦,导致用来驱动电动机或照明的电流部分转化成无用的热量;使用电线输电时,电阻发热会导致大量电能的白白浪费。超导体是惟一可克服电阻的材料,用其传输电流时没有任何电阻和能量浪费。 

以前,科学界只了解低温超导体,它只能在接近绝对零度(-273℃)时产生超导现象,因此必须使用昂贵的、难以制取的液氦进行冷却。直到1986年1月,瑞士一家实验室发现了超导临界温度为-243℃的钡镧铜合金,全世界才掀起了高温超导研究热。其后,科学家又发明了一种新型超导陶瓷(过去都是合金),其超导临界温度高达-180℃,可用廉价的液氮进行冷却。 

但当时,尚无人知道如何加工这种易碎的脆性陶瓷。不久前,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立实验室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已将高温超导体制成柔性薄膜,它没有任何电阻,导电量高达家用铜导线的1200倍。日本的实验室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也毫不落后。这意味着超导研究距应用已近在咫尺。超导技术将能用来制造超高效电线、微型大功率电动机、电磁能驱动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和能使医生透视人体内部情况的手持型扫描仪等。

低温超导体的缺点是()

A.较昂贵,液氮难以制取

B.可使大量电流白白浪费

C.必须制成柔性物质

D.传输速度过慢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细长齿轮轴由于弯曲变形会造成工件的()误差。

A.齿形

B.齿向

C.齿距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