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例、积分、微分调节规律?在自动调节中起什么作用?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问题:

什么是比例、积分、微分调节规律?在自动调节中起什么作用?

考点:仪表工考试高级仪表工高级仪表工题库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某男,70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面色咣白,四肢不温,畏寒喜暖,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治疗本病,除主穴外,还应加用()

A.合谷、内庭

B.太冲、中脘

C.脾俞、气海

D.神阙、关元

E.足三里、三阴交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患者男,40岁。烧伤后3小时入院。疼痛剧烈,感口渴。面色苍白,心率150次/分,BP80/60mmHg,头颈部、躯干部布满大小不等水疱,可见潮红创面。两上肢呈焦黄色,无水疱。

该患者的烧伤总面积估计为()

A.7×9%

B.6×9%

C.5×9%

D.4×9%

E.3×9%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10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12分)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母乳喂养婴儿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量的50%以上。( )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已知某汉字的区位码是3222,则其国标码是( )。

A.4252D

B.5242H

C.4036H

D.5524H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