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大同”社会理想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一般特征 B.资本主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大同”社会理想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一般特征

B.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

C.理想化的传说中尧舜时代原始公有制社会的一些特征

D.阶级社会形成后的一般特征

考点:新闻记者主持人资格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人也。刘璋时为绵竹令,先主攻绵竹时,诗先举城降。成都既定,

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牂牁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 * * 。羽闻黄忠为后 * * ,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黄忠的字),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后群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尊号,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成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建兴三年,随诸葛亮南行,归至汉阳县,降人李鸿来诣亮,亮见鸿,时蒋琬与诗在坐。鸿曰:“闲过孟达许,适见王冲从南来,言往者达之去就,明公切齿,欲诛达妻子,赖先主不听耳。达曰:‘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尽不信冲言,委仰明公,无复已已。”亮谓琬、诗曰:“还都当有书与子度(孟达的字)相闻。”诗进曰:“孟达小子,昔事振威(刘璋的字)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亮默然不答。亮欲诱达以为外援,竞与达书曰:“往年南征,岁末乃还,适与李鸿会于汉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空托名荣,贵为乖离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达得亮书,数相交通,辞欲叛魏。魏遣司马宣王征之,即斩灭达。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故不救助也。蒋琬秉政,以诗为谏议大夫,卒于家。

(选自《三国志•蜀书》)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都既定,先主领盖州牧 领:兼任。

B.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戚:忧伤。

C.由是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指:指责。

D.适见王冲从南来 适:恰好。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派费诗授予关羽前 * * 的封号,关羽认为自己的职位落后于黄忠,很是生气,所以不肯接受官职。

B.费诗在劝关羽接受封号和劝刘备不要自立时,都举汉初历史为例,但结果却大不一样,关羽接受了劝告,而刘备却将其贬官。

C.在对待孟达一事上,费诗和诸葛亮的观点截然不同,费诗认为孟达是一个反复小人,不值得与他来往,而诸葛亮却没有听从费诗的进言,还给孟达写了一封信。

D.孟达得到诸葛亮的信后,多次与诸葛亮互通书信,准备背叛魏国,魏国派司马懿征讨孟达,诸葛亮因孟达没有坦诚之心,不去救他,孟达被灭。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3分)

译文:

(2)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3分)

译文:

(3)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4分)

译文: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 * * 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从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莸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 * * ,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 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代君不可以不戚 戚:忧愁。

B.斩关赴爽,呼敞同去 关:关隘。

C.凡人在难,犹或恤之 恤:担忧。

D.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 竟:终于。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魏其不昌乎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①吾不谋于姊,几不莸于义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①祜曰:“将为灭蜀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且为人任,为人死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辛氏“明鉴”的一组是( )

①魏其不昌乎 ②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

③请其子琇为参军 ④吾不谋于姊,几不莸于义

⑤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⑥会至蜀果反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帝当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欣喜异常。宪英知道后,认为他缺乏忧患意识,国运

难以长久。

B.大 * * 曹爽与太傅俱受明皇帝临终之托,曹爽却大权独揽,谋篡帝位,被宣帝诛杀,是

他罪有应得。

C.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于姐姐的帮助。

D.钟会有反心,在他做镇西 * * 时,请羊琇任随军,羊琇固辞,帝双不允,只好依母命而行,终于化险为夷。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2分)

译文: 。

(2)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3分)

译文: 。

(3)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3分)

译文: 。

题型:单项选择题

2008年,某县某医疗机构在近一周内接诊了数名伤寒患者,该机构一直没有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几日后,该地大面积暴发了伤寒疫情。

接诊伤寒患者后,该医疗机构应在多长时间内报告至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48小时

题型:单项选择题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要求()

A.从中国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B.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C.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D.对待中外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题型:单项选择题

列出5种以上的7606告警内容及处理方法。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