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持利旋转机械状态监测系统由()组成。 A.传感器和状态监测仪 B.计算机状态监测系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本持利旋转机械状态监测系统由()组成。

A.传感器和状态监测仪

B.计算机状态监测系统

C.传感器、前置器和状态监测仪

D.传感器和前置器

考点:仪表工考试高级化工仪表维修工高级化工仪表维修工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文化遗产问题

张中行

        前面介绍文言部分曾说,我国的文化遗产,绝大部分是用文言记录下来的,文言有功,有许多优点值得保留,享用。可是继承,享用,先要学会它。不管《资治通鉴》《全唐诗》价值多高,你不会文言,就只好望书兴叹。可是,如上一节所说,学的人和会的人越来越少,这就出现无法调和的冲突,葡萄好吃,可是架太高,够不着。已经有不少人设想,应该培养少数专业(比如称为古典专业)人员,由他们负责,用翻译、介绍的办法,把应该继承、享用的传递给不会文言的大众。这可以慰情聊胜无,但困难不少。首先是培养哪些人。这像是容易决定,培养适于学古典的。可是,怎么能知道哪些青少年适于学古典呢?这就不能不先考虑自愿的原则,可是这样一来,就不得不让更多的人先尝尝古典,也就是学文言。这在现在是正在实行(学生的语文课里有文言),将来行得通吗?其次,把责任交给少数学古典的,传递,自然就遇到传递什么和怎样传递的问题。比如说,《资治通鉴》值得传递,还勉强能够传递(也难免隔靴搔痒),《全唐诗》就太难了。继承、享用,将来占主要地位的恐怕是文学作品的欣赏,而这偏偏像看电影一样,只看情节说明不成,要亲眼看银幕。其三是遗产种多量大,传递,不是少数人所能胜任。考虑到这些情况,在不很久的将来,妥善的办法恐怕仍是脚踩两只船,一只船是让有条件学并喜欢学的人有学会的机会,一只船是培养不太少的专业人员,整理介绍。两只船,由理想方面说,最好是以自学为主力,专业为辅助;如果事实上做不到,那就只好倒过来,以专业为主力,以自学为辅助。这都是说不很久的将来;至于很久的将来,那会牵涉到汉字存废的问题,古典文献重要性变化的问题,只能由那时候的人去考虑去处理了。

        现代语从文言里吸收营养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过去这样做过,而且量相当大,如成语是显而易见的,“作者”“作风”之类不显而易见,其实也是。还有不少先例。就文体说,最突出的是戏曲的曲词,几乎把文言的所有花样都拿来应用了。就人说,举一位近的,如鲁迅,如果他不熟悉古典,杂文就不会写成这种韵味。这不是说他就写不好,而是说不是这种韵味,这韵味,有一部分是从古典来的。不过鲁迅的文笔也给我们一种启示。是学通了才能够吸收,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必须兼通今古,才能把文言的优点“化”入现代语;不然,如现在报刊上有时会出现的擦脂抹粉的文章,从文言里搜寻一些熟套硬往现代语里塞,成为非驴非马,那就想求好而适得其反了。通,先要学。可是现在的趋势是学的人越来越少,将来是一般人与文言成为路人,认识尚且谈不到,更不用说取其所长了。因此,至少我这样看,今后的现代语,想再从文言那里吸收什么营养,是几乎不可能了。

        比文言年轻得多的是唐宋以来的白话,其中有不少,如《水浒传》《红楼梦》等等,我们还在看,能不能从那里学点什么?很难说,因为这不象科技,引进新的,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据我所知,近年来有些写小说的人曾从那里寻得一些乖巧,有少数甚至心摹手追。可是写小说的终归是少数,比如写论文,写记事文,写抒情文,也能从其中吸取点什么吗?理论上当然可以,或说应该,因为那时期的白话,至少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或深思的,就是追随口语,求通俗流畅。我们现在的不少文章不是这样,能够对比,想想,也许会有些好处。

1.这篇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说明下面3个比喻所表达的作者的意思。

①“葡萄好吃,可是架太高,够不着”

这个比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也难免隔靴搔痒”

这个比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像看电影一样,只看情节说明不成,要亲眼看银幕”

这个比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每项均不超过20个字)

2.作者举鲁迅先生为例,就从文言里吸收营养问题阐明了两点看法,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谈古诗文的,但也间接地批评了现代文的一些缺点,这些缺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就文化遗产及其如何继承的问题表示了自己的忧虑,对此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A、作者考虑到文言文的难于学习,难于学会学通,担心现代文不能从文言文里吸取营养。

B、作者注意到现代人将难于从文言文里吸取营养,担心现代文写不好,写不通,写不出韵味。

C、作者分析了培养少数专业人才用翻译介绍的办法继承传统的设想,担心这些少数专业人才难以选拔,难以胜任繁重的工作,也担心翻译介绍的办法未必能使人们传神地领会传统文化。

D、作者担心汉字的存废,担心对古典文献重要性的认识发生变化,但寄希望于将来。

E、作者担心学生从语文课本里学文言的办法不能持久,但赞成更多有条件学习文言的人不要放弃机会。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关于我国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宋代豪放派最杰出的词人是苏轼

B.五代时期的董源被认为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创者

C.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诗经》里的《小雅·采薇》,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D.《金匮要略》是医学家陶弘景的著作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男性,42岁,近期出现腹泻呈水样便,有脓血,伴下坠及里急后重。

腹部平片显示横结肠显著扩张,病人最有可能的诊断为()。

A.细菌性痢疾

B.肠道结核

C.克罗恩病

D.中毒性巨结肠

E.乙状结肠梗阻

题型:单项选择题

高档房屋建筑中,贴脸板的主要作用是( )。

A.压住门框与墙体门间的缝隙

B.压住门框与门扇间的缝隙

C.贴于门表面起美观、装饰作用

D.贴于门扇面起防腐、隔声、隔热作用

题型:单项选择题

当贷款是非应计贷款时,产生的欠息计入()。

A.表外欠息

B.表内欠息

C.表外欠息或表内欠息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