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已知浓度为237mg/L的聚合物溶液经乌式粘度计测试二次总时间是tp=129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问题:

计算题:已知浓度为237mg/L的聚合物溶液经乌式粘度计测试二次总时间是tp=129.35s,1.00mol/L的Nacl溶液经粘度计时间为tNacl=93.6s,求用一点法测试其特性粘度为多少?

考点:注聚工考试注聚中级工考试注聚中级工考试题库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物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

A.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

B.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

D.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2007年)  案情:陈某见熟人赵某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便产生歹意,勾结高某,谎称赵某欠自已10万元货款未还,请高某协助索要,并承诺要回款项后给高某1万元作为酬谢。高某同意。某日,陈某和高某以谈生意为名把赵某诱骗到稻香楼宾馆某房间,共同将赵扣押,并由高某对赵某进行看管。次日,陈某和高某对赵某拳打脚踢,强迫赵某拿钱。赵某迫于无奈给其公司出纳李某打电话,以谈成一笔生意急需10万元现金为由,让李某将现金送到宾馆附近一公园交给陈某。陈某指派高某到公园取钱。李某来到约定地点,见来人不认识,就不肯把钱交给高某。高某威胁李某说:“赵某已被我们扣押,不把钱给我,我们就把赵某给杀了”。李某不得已将10万元现金交给高某。高某回到宾馆房间,发现陈某不在,赵某倒在窗前已经断气。见此情形,高某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协助司法机关将陈某抓获归案。事后查明,赵某因爬窗逃跑被陈某用木棒猛击脑部,致赵某身亡。  问题:

(2007年)陈某与高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汽油是汽油机的燃料。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目前,有关电信法规执行的依据是国家法律法规中涉及电信方面的相关条款及()

A.《电信法》

B.《电信章程》

C.《电信条例》

D.《电信文案》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男性平均工频电流是16mA,属于()。

A、摆脱电流

B、致命电流

C、直流电流

D、感知电流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