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弯曲时,中性层外的材料受拉应力。中性层内侧的材料受()力。

题型:填空题

问题:

管材弯曲时,中性层外的材料受拉应力。中性层内侧的材料受()力。

考点:冷作钣金工铆工(中级)铆工(中级)题库
题型:填空题

给某人拍照,先拍全身像,再拍半身像,应当(  )

A.人离镜头远些,暗箱拉长一些

B.人离镜头远些,暗箱缩短一些

C.照相机离人近一些,暗箱缩短一些

D.人离镜头近一些,暗箱拉长一些

题型:填空题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

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

罗志敏

①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不端治理机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问题,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如何培养学术人的自律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②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规律、探寻真理,学术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自由思考、自主创新,这就决定了学术人的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着许多规章制度无法规范也不应规范的地方。如果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把学术人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完全规定好,学术就难以创新和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学术人拥有足够的自主性以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学术规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学术人要有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强的自律意识,使自己的学术活动始终符合学术伦理。当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③唤起学术人的羞耻意识。羞耻意识是个人将自我呈现在真善美面前、通过自我评价所形成的一种自律意识,是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安身立命的基本法则。在中国,从孟子的“耻之于人大矣”到龚自珍的“以教之耻为先”;在西方,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到马克思的“羞耻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中外文化都非常重视羞耻意识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学术人一旦有了羞耻意识,就会在其心灵深处形成最能激发学术良心的内在道德力量,从而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可以”“应当”的范围之内。朱熹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形成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敬畏意识是个人对其心目中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与畏惧。它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恐惧等心理活动,而是出于人的内在情感需要。敬畏意识能够警示和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敬畏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学术人的敬畏意识,应是基于对学术这一崇高事业产生景仰的基础上对亵渎学术的后果所产生的一种“畏惧”。它能警示和约束学术人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

⑤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个人在羞耻意识、敬畏意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心理转向,是在自省过程中萌发出的一种主动、正向的道德力量。换言之,羞耻意识和敬畏意识都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自律意识,而成就意识则是一种更积极的”有所为”的自律意识。对学术人来讲,成就意识就是一种学术人克服自身”恶“后的趋”“善”意愿,表现为一种学术信念和学术意志,最终成为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上进、最终走向学术“至善”的内在动力。在中外学术发展史上,一些学者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令世人仰慕的学术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一种成就意识,能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攀登学术巅峰。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2月15日期)

小题1: 文因时而作,本文主要是针对_______的现象,提出了_______的观点。(2分)

小题2: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可能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完全规定好。

B.羞耻意识作为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基本生存法则,可以限定学术人的行为,形成内在的道德力量。

C.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既指对从事学术活动这一崇高事业产生的“敬重”,又指对亵渎学术带来的后果所产生的“畏惧”。

D.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表明学术人应当树立一种不及条件优劣,不急手段可否,努力取得学术成果的信念和意志。小题3:从论证的角度,第③段引用孟子和龚自珍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引用朱熹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2分)

小题4:文中第③④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小题5: 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自身实际,就某一点作简述。(3分)

题型:填空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以及国会根据经验和智慧提出的其他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

材料二 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1992年,戈尔巴乔夫在辞职演说中指出:“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它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后到他们的后面。”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县农民对当时的经营方式作了这样的评价: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罗斯福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4分)为此,罗斯福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体制的最大弊端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经营方式”是指什么?(2分)与以前的经营方式相比,有什么优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够得出什么启示?(2分)

题型:填空题

电力负荷按其使用性质和重要程度分为()级。

A、一

B、二

C、三

D、四

题型:填空题

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______。
main()
char st[20]="hello\0\t\\";
printf("%d%d\n",strlen(st),sizeof(st));

A.99

B.520

C.1320

D.2020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