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中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疮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在什么时候了。
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抓着。
我还看到了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在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里,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本文的标题其实是“鲁迅先生记”,但实际“记”的是“万年青”,显然,记万年青就是记鲁迅。作者这样写,所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

A.衬托

B.象征

C.对比

D.比喻

考点:在职联考GCT(语文)工程硕士(GCT)语文
题型:单项选择题

多路复用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

A.提高通信线路利用率

B.提高通信线路通信能力

C.提高通信线路数据率

D.降低通信线路通信费用

题型:单项选择题

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各民族矛盾的激化

B.受美苏“冷战”政策的影响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题型:单项选择题

随着焊接及加工技术的发展,()年以后汽车车身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1924

B.1940

C.1962

D.1980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好人好事要及时表彰和奖励;对贻误时机,工作不得力者要严肃批评;对玩忽职守,不服从指挥者要给予处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毕业生就业制度由传统的统一分配逐渐转变为“双向选择,()”。

A.自主择业

B.自由择业

C.随意择业

D.学校择业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