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两个案例中各有5个问题,请在各问题答案的选项中,选出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某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在下列两个案例中各有5个问题,请在各问题答案的选项中,选出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

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类)为生产内销产品,在其投资总额内,从境外购进生产设备若干台。在海关依法查验该批进口设备时,陪同查验人员开拆包装不慎,将其中一台设备的某一部件损坏。后该企业又从同一供货商处购进生产原料一批,其中30%加工产品内销,50%加工产品直接返销境外,20%加工产品结转给另一关区其他加工贸易企业继续加工后返销境外。料件进口前,该企业已向海关办妥加工贸易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料件同批进口。内外销生产任务完成后,该企业为调整产品结构将进口的加工设备出售给某内资企业。
根据上述案例,解答下列问题:

如该加工设备未列入《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进口时应( )。

A.提前办妥减免税申请手续,凭《征免税证明》以“合资合作设备”的贸易方式向海关申报;免税进口

B.以“加工贸易设备”的贸易方式向海关申报,照章缴纳进口税费

C.提前办妥加工贸易合同的登记备案手续,凭《登记手册》以“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向海关申报,保税进口

D.以“不作价设备”的贸易方式向海关申报,免税进口

考点:海关报关员考试报关员综合报关员
题型:单项选择题

孔 孟

黄仁宇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孟子却可以比做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孟子则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孟子的生卒年月,虽不能确定,但是他最活跃的时间,也是战国时代的前中段。在春秋的时候,周朝的封建制度,已不能维持,但是还没有完全败坏。公侯伯子男的互相征伐,仍以道德的名义出之。纵使叛逆篡位也还要邀请与自己利害相关的各方支持。但最最重要的是,这时的战事还未波及全民,不致使父母兄弟妻子离散。总之,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示着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他有时也发牢骚,可是要他表示方针的时候,他的办法端在“正名”,也就是恢复一切事物原有的名分。

  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人准备伐燕,他说燕可伐。梁襄王问他:“天下恶乎定?”他答道:“定于一。”襄王又追着问:“孰能一之?”孟子就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间的大厮杀。孟子说“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这段话可能反映着当日各国备战的情节,也可以说是他对当日国君草菅人命的一种控诉。他所说的“民有饥色,野有饿莩”不可能是无的放矢。

  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之间会有这样一股距离?为什么春秋阶段与战国阶段会有这样巨大的差别?为什么中国会如此早熟一一在纸张都未发明,文书尚用竹简木片传抄之际,即出现至圣亚圣,而且与孟子同一世纪即出现了秦始皇,且对此后的中国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上述诸问题的背景,前人已经说过:是因为华北黄土地带,耕耘容易,农业既盛,人口增加,交通又便利,商业开始通有无,社会之流动性大。加以铸铁技术出现于眷秋战国之间,影响到农具和兵器等等。这些解答都有根据,但是却没有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历史地理的特点。春秋战国问剧烈的变化,百家争鸣,最后又以暴力完成统一,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选自读本3《生命进行曲》有删改)

1.本文从哪几个角度说明孔孟思想的差异?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为儒家学派,造成孔子和孟子思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作者借这个差异要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请结合语境解释这一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孔子在衣食方面还有所挑拣,但孟子提出的“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却更具有平等思想,虽然这种平等思想和孔子相比是属于低水准的。

B.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性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是可以平息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C.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学习和自我约束,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自我产生的。

D.孔子没有直接提出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可以间接地看出他认为人性本恶;而孟子则坚定地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下也”。

E.本文在论述研究方法上运用了比较法、背景研究法来阐述孔孟思想的差异,给读者很多的启发,同时作者又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用政治上层建筑来解释思想上层建筑,也是非常透彻。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0自h高度做平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空间竖直方向加一个匀强电场,发现小球水平抛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电场强度E是多大?

(2)撤消匀强电场后,小球再水平抛出至第一落地点P的过程,发生位移s的大小是多少?

(3)若在空间再加一个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发现小球第一次落地仍然是P点,试问磁感应强度B是多大?

题型:单项选择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②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③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题型:单项选择题

传动轴出现抖动、发响的原因是什么?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预激综合征最易引起的心律失常是()

A.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B.心房颤动

C.心室颤动

D.心房扑动

E.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