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电令张 * * :“……(力避)中突以免事态扩大。

题型:问答题

问题:

材料1 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电令张 * * :“……(力避)中突以免事态扩大。”“……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 ——《革命文献•九•一八事变真相》笫34辑第879面(台北1978年版) 材料2蒋介石从坚决拒绝抗日转到抗日立场上来,原因是什么?一种观点认为,蒋的转变不在“外因”,即不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潮流、 * * 党和人民群众斗争的推动,而在“内因”,即在蒋所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民族主义思想、个性和权力欲望等。也就是说,蒋由坚决反对抗日转变到抗日,他的思想意志是最后起作用的。而且这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更深刻的观点。 材料3 1935年1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大全会上提出:“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所谓“最后关头”,意味蒋介石承认对日屈服妥协,要有一个“度”。这个“度”当然就是蒋 * * 能够生存下去。……形势进一步演变,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当权势力,在面临民族灭亡大风暴、抗日救亡运动猛烈冲击下,何去何从,并不最后取决于蒋个人的态度、意志。他和所有人一样,身不由己,不转变,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统治权力就有被冲垮、被变换的现实危险。西安事变就表现了这种现实危险。……但西安事变的成果大体保存下来了,没有被推翻,这决非由于蒋有过所谓“人格担保”,而是由于日本侵略造成的紧张形势,到了他的 * * 不能生存下去的“度”。 ——以上材料均摘自刘大年《抗日战争的几个问题》(原文载沙健孙等主编《走什么路: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若干重大是非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1说明“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的政策。为什么要这样做? (2)材料2和材料3所表述的观点的不同。结合有关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批驳错误的观点。

考点:普通考研考研政治考研政治351
题型:问答题

下列有关砂石材料试验中,试验结果越高则表明该砂石材料性能品质越不好的指标包括( )。

A.集料与沥青的黏附等级

B.洛杉矶磨耗值

C.压碎值

D.细集料的细度模数

题型:问答题

为使压力容器能正常安全地运行,下列对其安全阀的要求,哪项是不正确的()

A.结构紧凑,调节方便

B.动作灵敏可靠,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能自动跳开,排出气体

C.排气后能及时关闭,但不保持密封

题型:问答题

某市民生食品店是一经营食品零售的日杂店。由于店小货多,香肠与其它食品堆在一起,因天气潮湿闷热而生霉,顾客不敢买该店的香肠,于是经理指示售货员用布擦去霉迹。

该食品店对处罚依据的事实表示异议,经检验,市卫生监督所认为香肠经过重新加工处理可以食用,便安排该厂对该香肠加工处理。香肠加工处理后,市卫生监督所出具有了可以食用,可以销售的质量鉴定书,商店即将香肠运回销售。11月12日,卫生监督所得知该批香肠已被商店运回销售,即于11月19日以“擅自拉回监督部门暂存的发霉香肠并销售,拒不执行处罚,逾期缴纳罚金”为由,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商店进行了第二次处罚:1.原处理决定不变;2.追加罚金元;3.所售出的由某厂加工后的发霉香肠,责成该店追回,如因食用该香肠造成的后果,由商店承担经济和刑事责任;4.作出公开检查。商店不服,以卫生监督所对该店的行政处罚所依据的事实失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撤消对该店的行政处罚决定。人民法院对此案经过周密的审查后作出的判决是()。

A.撤销卫生监督所第二次行政处罚决定书

B.诉讼费43.2元,由原告承担23.220元,被告承担20元

C.诉讼费43.2元,由原告承担20元,被告承担23.2元

D.维持卫生监督所10月29日对现场作出的决定书

E.维持卫生监督所第二次行政处罚决定书

F.撤销卫生监督所10月29日对现场作出的决定书

题型:问答题

厂房屋面天沟内必须做好排水坡度,坡度一般在______。

A.0.5%~1.0%

B.0.5%~1.5%

C.0.5%~2.0

D.0.5%~2.5%

题型:问答题

眼口前方严禁站人,()人员不得正对眼口位置。

A、吹眼

B、工作

C、安全

D、送风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