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德治 B.法治 C.人治 D.党治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德治

B.法治

C.人治

D.党治

考点: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如图,a、b、c是三条公路,且a∥b,加油站M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

(1)确定加油站M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一辆汽车沿公路c由A驶向B,行使到AB中点时,司机发现油料不足,仅剩15升汽油,需要到加油站加油,已知从AB中点有路可直通加油站,若AB相距200千米,汽车每行使100千米耗油12升,请判断这辆汽车能否顺利到达加油站?为什么?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15分)

发电:细菌找到新岗位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进大肠杆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不过,那时的细菌电池放电效率较低。

②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细菌发电才有了重大突破。英国化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以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产生电能。其方法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诸如染料之类的芳香族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在细菌发电期间,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和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每100克糖可获得1352930库仑的电能,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而且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只要不断地往电池里添入糖就可获得2安培电流,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还可以建立细菌发电站。在10米见方的立方体盛器里充满细菌培养液,就可建立一个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每小时的耗糖量为200千克,发电成本是高了一些,但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更何况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发达国家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是由电池里的单细胞藻类首先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制糖浆中,让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再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英国则发明出一种以甲醇为电池液,以醇脱氢酶铂金为电极的细菌电池。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⑥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不是遥远的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就可成为现实。

小题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小题2:本文运用的是哪种说明顺序?请从文中找出依据。(2分)

小题3:第2段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第5段中加点的词语“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利用细菌发电有什么优越性?(3分)

小题6:除了文中提到的可以利用细菌发电外,你还知道哪些环保的发电方法?至少说出两种。(2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医务人员进行评价的依据是

A.动机与手段的统一

B.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C.手段与效果的统一

D.目的与效果的统一

E.动机与目的的统一

题型:单项选择题

()是在伦理上受试者可以承担的风险

A.受试者身心可承担的风险

B.研究者合理估算的风险

C.不高于常规医疗风险的风险

D.一般人可以承担的风险

题型:单项选择题

原则上说,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第三层次的人力资源越丰富,其发展就越快,其()就越好。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