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麻城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人士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所以,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杜诗中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感情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考点:在职联考GCT(语文)工程硕士(GCT)语文
题型:单项选择题

保证金续存可以对()进行续存处理。

A.定期保证金

B.外汇保证金

C.活期保证金

D.银票保证金

题型:单项选择题

假如两个男生的身高:187cm;体重:80kg;BMI:22.88kg/m2都是一样的,但PBF不同,A的PBF是15%,B是22.9%,这两个人谁更健康?()

A.A与B一样健康

B.A比B更健康

C.B比A更健康

D.两人都不健康

题型:单项选择题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题型:单项选择题

真实票据理论的局限性不包括()。

A.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

B.忽视了贷款自偿性的相对性

C.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

D.强调银行应保持其资金来源的高度流动性

题型:单项选择题

A公司承包了东北某炼钢厂的压缩机站机电安装工程,要求年底竣工,设备安装结束后,拟对空压机进行单机调试,并由项目总工程师编制了试运转方案报建设单位审批后进行。调试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试运转时由施工单位主持。建设单位参加。

事件二,运转前检查时,发现冷却水管无水(因土建单位施工的给水排水管网尚未与空压机站接通);建设单位检查安装记录时,发现仪表尚未调校,建设单位拒绝进行调试。

事件三,再次调试时,在排气压力的1/4额定压力下。连续运转1h后,把排气压力直接升至满负荷连续运转了3h,经检查各部正常,唯机身油温升至80℃,超过70℃的限定值。

事件四,第二天,建设单位岗位人员熟悉设备时。发现排水阀、排污阀全部冻裂,供油泵还在运转,蓄势器压力表指示还有压力,地脚螺栓有松动现象。

事件一中单机试运转除建设单位外还应有哪些单位参加?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