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是:十二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

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是:十二音律和七声音阶在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还是由西方传人中国的。所谓十二律,是中国古代的律制,律是指音调,比如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竹管吹出十二个音调不同的标准音,用以确定乐音的高低,这十二个标准音就叫做十二律,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十二个调。在一首乐曲中,我们一般只使用其中的七个音来构成音阶,即所谓七声音阶。公元1780年,传教士钱德明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明的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钱德明的观点,当即遭到了欧洲学者的排斥。法国人沙宛在1898年说,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人的。

1962年,李约瑟在他的书中说,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向东传人了古中国,向西传入了古希腊。在没有考古证据的情况下,人们仿佛默认了这样一个说法。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编钟,这个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又一次喧嚣开来。因为曾侯乙的双音编钟(即在一个钟上可以敲出两个构成三度谐和关系的乐音,这是要有成熟的音乐理论与精湛的制作工艺作为支持的),证实了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音律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古希腊。这种在短期内所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使人们开始怀疑音律从古巴比伦传人的可能性。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把两个文明古国中音律方面的成就做一番比较。

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上,可以看到竖琴与琴师弹拨的图刻。这些文化遗物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很明显当时的弦乐已经有相当的发展。而多数科技史家认为,和谐音律的认识,最可能源于弦乐。在同时期的中国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商代出土的乐器种类开始增多了,但没有墓,有二十五弦瑟,十弦及五弦器。这些很先进的弦乐器,不是短时期内能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可能会更早,而源于商代的那些有多种发音的乐器,是可以做音律的测量与分析的。李纯一先生曾对商代不同地区的埙、编磬和编钟做了系统的研究,结论是,那时可能已具备了标准音概念,也就是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二律是和十二个月对应的。在公元前14世纪的中国,有关闰月的制法已有初步的系统,商代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利用大小月,用一年十二个月并设置闰月来协调月相与季节的关系。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国已经发明了十九年七闰制,并有系统地进行应用。而古巴比伦人掌握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是在公元前5世纪,比中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

另外,中国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为4组,每组7宿,分别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乌龟蛇几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作四象或四律、四宫。曾侯乙衣服箱上的二十八个宿名,顺时针围绕着一个斗字,这个斗宇代表着北斗七星。在西方,古巴比伦平面球形图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1900年潘切斯教授利用大英博物馆收集的一些残片复原了平面球形星图。人们对照古巴比伦平面星图和中国的二十八宿,并没有一个直接相对应的含义,由此可以显示,古中国的天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独立生成的,这对十二音律及七声音阶的起源,有一个值得启发的参照。

原文以对中国古代乐器的研究为依据,倾向于否定七音十二律是从古巴比伦传人中国的。下列表述不属于原文推论依据的一项是()。

A.与古巴比伦音乐文物所属年代同时期的中国,已经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

D.曾侯乙双音编钟证实中国的音律知识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古希腊,这是短时期内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C.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弦乐器都很先进,说明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应该更早。

D.李纯一先生对商代多种乐器的系统研究表明,那时中国可能已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考点:普通考研GCT(语文)工程硕士(GCT)语文
题型:单项选择题

连词成句。

1. do, have, What,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seven, years, I, old, 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ith, mouth, I, my, e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t, I, school, 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my, is, eye, Th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至2009年的2.62:1,而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2岁。患胆石症拟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检查发现患有冠心和心绞痛。病人主诉偶有心悸、心跳不规则血压180/110mmHg,脉搏106次/min血生化检查提示:空腹血糖8.0mmol/L,血清钾3.9mmol/L,胆固醇4.6g/L。病人双亲均在50多岁时死于心脏病。

下列哪些因素可加重该病人的心律失常()

A.全麻诱导

B.气管插管

C.低血钾

D.10~15cmH2O的气道压

E.麻醉维持中的高血压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 )

A.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B.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C.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D.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办事公道是对企业上司的职业道德要求,与普通职工关系不大

B、诚实守信是每一个职业劳动者都应具有品质

C、诚实守信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D、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守承诺者往往吃亏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