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

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

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考点:高中历史电气技术的应用电气技术的应用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qing)壁(xiao)(suì)湖水(hóng)
B.浅(báo)(zhì)郁(wěng)未雨绸(móu)
C.澄(chéng)依(fān)责(sè)饿遍野(piǎo)
D.吞(shì)毛(jié)(zā)怙恶不(quān)
           
题型:单项选择题

设向量a,b满足:|a|=3,|b|=4,a•b=0.以|a|,|b|,|a+b|为边长构成三角形,则它的边与半径为1的圆的公共点个数最多为______个.

题型:单项选择题

(1)某同学用传感器来探究摩擦力,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再连接到计算机上;②将一质量m=3.75kg的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绳将木块和传感器连接起来;③打开计算机,使数据采集器工作,然后沿水平方向缓慢地拉动细绳,至木块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拉动;④将实验得到的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出如图所示的图象.

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几个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0~6s内木块一直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B.4~8s内木块一直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C.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08

D.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11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s的低压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打下B、C、D、E、F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对应点BCDEF
速度/ms-10.1220.1640.2050.2500.289
①计算打点计时器打下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公式为vF=______;

②根据上面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时刻,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线;

③由v-t图线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题型:单项选择题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 ______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______三种色光合成的.

题型:单项选择题

差错币是人民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品,其本身价值连城,应该走出印钞厂进入流通领域。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