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生活史中在人体的繁殖方式为() A.裂体增殖 B.出芽生殖 C.孢子增殖 D.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疟原虫生活史中在人体的繁殖方式为()

A.裂体增殖

B.出芽生殖

C.孢子增殖

D.二分裂

E.配子生殖

考点:预防医学科住院医师预防医学科预防医学科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组成移动副的两构件之间的接触形式,只有()接触。

题型:单项选择题

如图是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比较其中的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

在这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导体中要有感应电流产生应满足的条件是:导体是______电路的一部分;导体要做______磁感线运动.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不能刺激机体组织产生自身抗体的抗原是()

A.经化学修饰的组织抗原

B.与正常组织成分有交叉反应的外来抗原

C.隔绝的体内自身成分

D.自身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

E.高分化的组织抗原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下面这首诗解说或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西晋著名诗人。“世外桃源”就出自其作品《桃花源记》。

B.“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C.“带月荷锄归”,劳作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D.“但使愿无违”中的“愿”蕴含着诗人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自我,要隐居归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屋盖工程的大跨度主桁架结构使用Q345B钢材,其所有杆件均采用热轧H型钢:H型钢的腹板与桁架平面垂直。桁架端节点斜杆轴心拉力设计值N=12700kN。

现将桁架的端节点改为采用等强焊接对接节点板的连接形式,如图所示。在斜杆轴心拉力作用下,节点板将沿AB—BC—CD破坏线撕裂。已确定AB=CD=400mm,其拉剪折算系数均取η=0.7,BC=33mm。试问,在节点板破坏线上的拉应力设计值(N/mm2),应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356.0

B.258.7

C.178.5

D.158.2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