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刑案意见》关于行政认定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行政部门对于非法集资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非法集资刑案意见》关于行政认定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部门对于非法集资的性质认定,是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必经程序。

B、行政部门未对非法集资作出性质认定的,不影响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

C、对于非法集资案件,公检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案件事实的性质

D、对于案情复杂、性质认定疑难的非法集资案件,公检法可参考有关部门的认定意见,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性质认定。

考点:法律类法宣在线考试法宣在线考试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 梁惠王 上》)

(1)上面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因而讲话直截了当,毫不婉转曲折。梁襄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认为天下统一才能安定。

B.孟子将人民盼望不嗜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以苗之“槁”与“兴”的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人民对明君与暴君的不同态度。

C.孟子形容天下之民归附不嗜杀人者,“犹水之就下”,无法抗拒。雨润禾苗,水向低处,生活中习见之事,易明之理,既为人熟知又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D.孟子认为没有一个君王不好杀人,概括了战国时广阔的社会现实,也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当然,他没有把梁襄王列入嗜杀者之列,因此循循善诱告诫他要礼贤下士,“民归之”,才会“由水之就下”。(2)孟子认为“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一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气门组的主要组成机件:()、气门座、气门导管、气门弹簧及弹簧座、锁销等。

题型:单项选择题

2001-2005年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2001-2005年商品贸易进出口额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2005年商品贸易进出口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中,处于顺差地位的国家有()个

A.5

B.6

C.7

D.8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公务员的考核形式有()。

A.平时考核

B.实地考核

C.定期考核

D.年终考核

题型:单项选择题

四冲程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

A.180°

B.360°

C.540°

D.720°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