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男性,37岁,高热、寒战2天,胸痛、呼吸急促1天。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问题:

病历摘要:男性,37岁,高热、寒战2天,胸痛、呼吸急促1天。

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9~40℃之间,伴寒战,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结膜充血。1天前开始出现胸痛、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痰为黏液样。发病以来,患者饮食差,睡眠质量下降,大小便无明显改变。

既往体健,8天前曾到云南旅游,否认当地流行病史。

体格检查:T39.6℃,P93次/分,R38次/分,BP125/80mmHg。急性热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散在出血点,腹股沟触及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红肿。呼吸急促,38次/分,可闻及轻微胸膜摩擦音。心脏、腹部检查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未发现病理性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23g/L,WBC5.2×109/L,N0.66;血培养出耶尔森菌。

请写出诊断依据?

考点: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传染病综合练习传染病综合练习题库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应将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产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 ),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 )。

A.50%以下(含50%),55%以下(含55%)

B.50%以下(不含50%),55%以下(不含55%)

C.40%以下(含40%),45%以下(含45%)

D.40%以下(不含40%),45%以下(不含45%)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2分)(2012•巴中)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时发现X、Y都能跟稀硫酸反应,而Z不能;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Y>X>Z

B.X>Y>Z

C.X>Z>Y

D.Z>Y>X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文段(二) 雾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出现的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称为雾。

②雾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愈多,反之愈少。白天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晚,地面热量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中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在大雾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降落,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危害,如果连续数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生长,诱发病害。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雾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活动,就会吸入雾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可能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④既然大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它呢?

⑤针对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的方法。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2002年12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散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经过现场勘查,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下风方1.2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时间持续约3小时。降雪后有小区域内能见度由原来的不到20米增加到300米。(选文有改动)

小题1:请概括雾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不超过50字)(3分)

小题2:文章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容易”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3分)

小题3:文段第③段介绍了雾在哪几方面的危害,请分条陈述?(3分)

小题4: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4分)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宣告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 * 是[ ]

A.毛 * *

B.邓 * *

C.江 * *

D.胡 * *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女,50岁,骶尾部痛半年,排尿不畅1个月。体格检查:骶骨偏右侧向背部略有隆起,无压痛,右下腹部扪及巨大肿块,表面光整,质地偏硬,固定不能推动。X线片示巨大肿块来自骶骨,呈膨胀性,溶骨性改变,无骨膜反应,CT示:骶骨右侧自骶S2起均受累,病变超过中线,其诊断首先考虑为()。

A.骨巨细胞瘤

B.脊索瘤

C.转移性肿瘤

D.骨髓炎

E.骨肉瘤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