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多民族文化融合对秘书工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问题:

试分析多民族文化融合对秘书工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考点:中国秘书史中国秘书史题库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陈宇翱――科学界颠覆者

韩春丽

从很多角度,陈宇翱都是个颠覆者。

他颠覆了科学家就是正襟危坐甚至老气横秋。他刚刚32岁,已经于今年4月获得了欧洲物理学会针对全世界量子电子学和量子光学领域青年科学家颁发的最高奖项“菲涅尔奖”,在中国,这是继他的老师潘建伟之后的获奖第二人。采访完毕,我们要给他拍照,他主动为我们指导拍照背景参考,结果我们从大楼拍到了院子,叉从院内一直拍到了大门口。他始终灿烂的笑容,让我们的相机发烧。

在楼下,贴着物理学家赵忠尧的一段话和科大的LOGO,他边配合拍照边给我们讲赵忠尧的故事,讲他1950年毕业后,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去台湾,要么冒着被枪毙的危险回大陆。赵忠尧宁死不屈,并最终回到了祖国。

其实,陈宇翱自己的经历也像老前辈一样,他颠覆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选择。

2004年,陈宇翱被派往德国海德堡大学量子研究室。2011年,已经在德国研学七年半的陈宇翱准备回国效力。按照德国对科学家的优惠政策,陈宇翱还有半年就可以取得德国国籍。很多人为他感到惋惜,但他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地回来了。

初看起来,陈宇翱可谓少年得志,但细究,他的成长之路其实也伴随着不断的颠覆被颠覆。17岁时,陈宇翱获得了世界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冠军,他被保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奥赛举办地冰岛邀请他去访问两个月。回来后,他自认为有了`点见识,除物理等专业课外,其他科目因不太重视,成绩也就马马虎虎。他在颠覆,但又不知要颠覆到哪里。

而对物理,陈宇翱自言乃一见钟情。上初中时第一次见到物理课本,各种现象便吸引了他,让他从此爱不释手。陈宇翱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奇佳,上大学学物理,是他的远大理想。父母却并不管这些。他们希望他先上中专,早解决户口。接着又希望他高考时报医学专业,似乎这样,一家人的生老病死就都有了保证。

年少气冲的陈宇翱却颠覆了父母的安排,毋庸置疑地朝着自己的理想一往无前。

正是因为这份坚持的牛劲,他走进了科大。然而,现在他却在徘徊,在浪费时间。

潘建伟老师就在这时出现了。这位在海外研学的量子专家,恰巧受邀回国建立量子实验室。在一个晚上,经一位老乡引荐,陈宇翱得以与潘老师促膝谈心四个小时。这次长谈,再次颠覆了陈宇翱一段时间的生活,他要振作他要发奋他要出成绩!

陈宇翱与潘建伟的师生情谊自此建立,陈宇翱也翻开了自己学业科研之路的新篇章。

2013年8月,陈宇翱受中央邀请,参加了北戴河一线专家的休假活动。他是作为“青年千人计划”一员回国的,国家完善的科技人才政策,不再论资排辈的科技生态环境,都是引他回国的因素,当然,始终热爱生我养我的祖国,更是他不变的情怀。

曾经有位老科学家预言,再过十年,中国将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这话绝非妄言,以量子研究为例,中国量子研究目前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世界,并且拥有矢志进取的年轻科研团队。比如年纪轻轻的陈宇翱,既有责任感叉有高端专业技术,更有放眼世界的视野与思维以及与世界即时沟通对话的能力,属于不折不扣的国际人。种种理由,让我们相信,科学的诺贝尔奖并非只是梦想。

科学界,有一个颠覆者,正萌动着。

(选自《中国青年》2013年第24期,有删改)

小题1:这篇通讯在介绍陈宇翱时插叙了赵忠尧、潘建伟两位科学家,有什么用意? (4分)

小题2:请简要概括陈宇翱的人生经历中有过哪些“颠覆”行为。(5分)

小题3:请结合文中所写的陈宇翱,阐述末段老科学家预言能够成真的理由。(6分)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是

A.古代生存的生物

B.现在生存的生物

C.生物“进化树”

D.古代生物的化石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某产品的生产总成本2007年为20万元,比2006年多支出0.4万元,单位成本2007年比2006年降低2%,则()。

A.生产总成本指数为102%

B.单位成本指数为2%

C.产品产量指数为104%

D.单位成本指数为98%

E.产品产量指数为96%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材料图越贴近该梁的弯矩包络图,则说明()。

A.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越高

B.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越低

C.梁的安全储备越大

D.越可能发生斜截面抗弯不足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根据《固定电话网智能化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T5156—2007),交换设备应同时支持物理号码、()两套编码方式。

A.实际号码

B.客户号码

C.逻辑号码

D.用户号码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