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汇总人口数4000人,汇总劳动力人数2000人,其中外出劳动力500人。则该村每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某村汇总人口数4000人,汇总劳动力人数2000人,其中外出劳动力500人。则该村每个劳动力平均人口负担为( )。

A.0.375
B.0.5
C.2
D.2.6

考点:中级农业经济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题型:单项选择题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污染物达标排放需监测()。

A.建设项目的无组织排放

B.各种废水、废气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

C.国家规定总量控制污染物指标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D.排放到环境中的各种有毒工业固(液)体废物及其浸出液

题型:单项选择题

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是:()

A.曲马多

B.美沙酮

C.胰岛素

D.麦角新碱

E.司可巴比妥

题型:单项选择题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我国的出版活动历史悠久。早在纸张发明之前,就有雕版印刷的书籍。继印刷术之后发明的纸张,使书籍有了新的载体材料,促进了出版活动的发展。在出版活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曾出现各种类型的出版机构。到20世纪初叶,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成为我国出版业三大巨头,北京成为我国的出版中心。但是,当时的出版物种类还不多,品种也较少。现代出版物分为六大类。六大类出版物中,历史最长的是图书,在图书以后出现的是报纸和音像制品,后来又出现了期刊、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历史最短的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各类出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内容信息和出版方式不同。例如,互联网出版物在发行过程中随时可以按需复制,而图书的复制数量应在发行前确定。

出版物的生产由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个阶段构成。精神生产过程生产出版物的内容,物质生产过程除了形成出版物的物质形式外,还能把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在出版物的物质生产过程中,编辑要进行创造性劳动,使作品得到优化和增值,具有更高的质量,从而更适合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说,自审稿起至样品检查止的编辑工作全过程,也是编辑充分展现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出版活动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就要求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追求经济效益。出版单位必须坚持“规模效应第一”的原则,通过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精品出版物的不断积累而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能够持续发展。

题型:单项选择题

房地产开发商确定商品房开发层数的重要因素是( )。

A.土地增值性
B.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D.土地的不动产特性

题型:单项选择题

麈尾zhǔ wþi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