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导管检查肺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右心房,常提示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心导管检查肺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右心房,常提示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狭窄

考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十三)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有一包乒乓球,比6个多,比9个少,这包乒乓球可能是(    )个。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男性,68岁。间断咳嗽、咳痰、喘息26年,活动后气短7年。3天前受凉后咳嗽气喘加重,咳黄痰,夜间不能平卧,伴尿少,双下肢水肿。查体:唇发绀,呼吸急促,桶状胸,双肺可闻哮喘音和少量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心律不齐,肝肋下3cm,轻度压痛,双下肢可凹性水肿。血白细胞13.1×109/L,中性粒细胞80%,尿蛋白(+)。

若患者夜间呼吸困难加重,双肺呼吸音较前减弱应首先考虑()

A.气流阻塞加重

B.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

C.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

D.胸腔积液

E.气胸

题型:单项选择题

MDQ中文全称是()

A.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抑郁自评量表

C.轻躁症状自评量表

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E.心境障碍问卷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疾病中除哪项外常可见靶形红细胞()

A.缺铁性贫血

B.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HbS病

D.肝病

E.巨幼细胞性贫血

题型:单项选择题

材料一:英语的传播是历史发展的缩影。

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的扩大。

材料二:“广州英语”出现在1715年前后,指在广州的中国人与西洋人之间用作商业贸易和往来媒介的独特语言。19世纪30年代刻印的《红毛通用番话》收集词汇约380个,均用广东方言来注音。词汇分为“生意数目门”“人物俗语门”“言语通用门”“食物杂用门”等四项。使用广州英语的,主要是通事(翻译)、店主、买办、杂役以及部分行商。外国人对广州英语的评价是:“由于汉语习惯在其中的存在,在英美人士的视觉上引起的混乱,再加上糟糕的发音,使这种粗俗土语成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交流工具。”它是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材料三: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结合所学,分析从17世纪到19世纪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扩大的原因。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