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只研究疾病的防治措施

考点:公卫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74
题型:单项选择题

隧道入口外()处,应设置火灾事故发生后提示车辆禁入隧道的报警信号装置

A.50~100M

B.100~150M

C.150~200m

D.200~250m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 * * 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1.第一段文字在结构上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部分描写人物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人物性格鲜明,分别用文中的两个成语来概括,奥本海默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邓稼先则是_____________ 。

3.文中关于奥本海默是选择事例加以____描写,关于邓稼先则是选择事例加以____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粗词“最有”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

A.温度

B.光

C.空气

D.水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甲、乙两人从学校出发沿同一条路去书店,甲走出500米后,乙才出发追甲,已知乙的速度比甲快a米/秒.

(1)试用代数式表示乙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追上甲.

(2)当a=0.8时,求乙赶上甲所用的时间.

题型:单项选择题

原生动物的胞囊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它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