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最有意义的诊断依据是A.皮肤有窦道并见死骨排出 B.局部肿痛及患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最有意义的诊断依据是

A.皮肤有窦道并见死骨排出

B.局部肿痛及患肢功能障碍

C.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D.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增高

E.X线未见显示骨皮质破坏和骨膜反应 

考点:临床执业医师2009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部分真题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  [ ]

A.青海湖

B.贝加尔湖

C.苏必利尔湖

D.死海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急性中毒中,可采用腹膜透析的是()

A.甲醇

B.导眠能

C.苯巴比妥

D.有机磷杀虫剂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不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生产活动的是[ ]

A.狩猎

B.采集

C.捕鱼

D.耕地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6-90题。

自20世纪末期,山西同全国一样粮食供需形势发生逆转,粮价持续走低,粮食生产效益滑坡,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2004年初,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实施了“一减三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连续三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保护和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被提到空前高度。山西省委、省政府一方面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另一方面在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2004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925.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91.74千公顷,增长3.24%,加之风调雨顺的气候条件,全省粮食生产再次突破百亿公斤,达到106.2亿公斤。之后三年粮田面积稳定回升,2007年全省粮田面积达3173.21千公顷。2005年尽管遭遇严重旱灾,全省粮食总产仍达到了97.8亿公斤的较高水平。2006年全省粮田面积达3521.45千公顷,全省粮食总产达107.33亿公斤,预计2007年粮食总产可达105亿公斤。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全省粮食生产总量达512.22亿公斤,年均粮食生产总量达102.44亿公斤,这标志着山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迈上百亿公斤台阶。

2003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比2004年少()。

A.3.1%

B.3.2%

C.3.3%

D.3.4%

题型:单项选择题

RB的现象是怎样的?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