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据统计,中国古今的姓氏超过22000个。由此可以推测,地名中涉及姓氏的用字也不会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A.这些凝聚民族、语言史料的地名,对于了解古代的部族迁徙有很大帮助
B.宗法社会的人们往往按姓氏聚居,姓氏便成为地名中最富区别意义的亮点
C.考古学家以河南登封县一个叫“王城岗”的古地名为线索,在那里挖掘出夏朝遗址
D.据统计,姓陈的人在南方比较多,在北方比较少

考点:地方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山东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题型:单项选择题
若数列{an}满足an=qn(q>0,n∈N*),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1){a2n}是等比数列;
(2){
1
an
}
是等比数列;
(3){lgan}是等差数列;
(4){lgan2}是等差数列.
A.(1)(3)B.(3)(4)C.(1)(2)(3)(4)D.(2)(3)(4)
题型:单项选择题

计量资料编制频数表时,一般分组数目为()。

A.5~10组

B.8~15组

C.10~15组

D.15~20组

E.随便分几组

题型:单项选择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

材料三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洋货充斥,洋房栉比,洋人满街,洋气氤氲;二是奇,水能自来,灯赛月亮,钟能自鸣,铁管冒电;三是妙,煤气灯、德律风、跑马、跑人(赛跑),种种西物西事,构思精巧,出人意表。我们看报纸杂志,看文人笔记,对七十年代前后的上海,用墨最多是洋、奇、妙。

——熊月之《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

材料四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2生产工具与图1相比有何优点?图 2生产工具出现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朝苏州城在经济领域出现何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怎样影响?此新现象为什么没有推动社会转型?(10分)

(3)依据材料三、四对近代上海的描述,从中可以获取哪些反映时代特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10分)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推动人类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HVGR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急性排斥反应 

C.亚急性排斥反应 

D.慢性排斥反应 

E.以上都不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古墓葬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