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谷酰胺的主要作用靶点是() A.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B.脑血管 C.心血管 D.淋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乙酰谷酰胺的主要作用靶点是()

A.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B.脑血管

C.心血管

D.淋巴细胞

考点: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中成药品知识竞赛中成药品知识竞赛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临床特征()

A.急性起病、发热、干咳、呼吸困难

B.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C.肺部阴影

D.胸部叮早期为晕轮征

E.白细胞不高或降低

题型:单项选择题

意外事件:又称为意外事故,这是个在刑法、民法、合同法中均被普遍运用的概念。民法上的意外事故,是指由于非当事人故意或过失所引起的事故。即事故的发生是当事人所不能预见的,且当事人主观上没有任何过错。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意外事件的是( )。

A.司机王某开车前饮酒,同车赵某劝其不要喝酒,王某不听,认为不会出事。在一个拐弯处,王某由于头疼而看不清东西,车突然撞向了路旁的山体,造成了自己和赵某受重伤

B.一列火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一匹惊马闯进铁道,司机来不及刹车,车马相撞,造成火车出轨事故

C.张某与林某结怨,欲杀掉林某。一天,张某在林某饭中下药,将其毒死,并将尸体扔入河中

D.一病人需要注射青霉素,护士让病人做反应性试验。病人称已经做过,没什么反应。于是,护士没有给病人做反应试验就注射了青霉素,病人注射后不久就休克死亡

题型:单项选择题

农业特产税的纳税期限为何时?

题型:单项选择题

论述园路装饰设计要求。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所谓太阳能发电卫星是指搭载太阳电池壁板的卫星。它在轨道上保持与地球同步时,所产生的电力变换成微波束送回地面使用。日本科学家设想的太阳能发电卫星 SPS2000大致上由两个系统组成。一是在宇宙空间进行发电的卫星,二是在地面上接收从卫星发回来电波的受电设施。

发电卫星的形状每边为336米的正三角柱,柱长为303米。三角柱的两个侧面布满着非晶态硅太阳电池,发电功率为每平方米1.4千瓦。剩下的朝着地球的这一面中央,放置着边长为132米正方形的送电天线。

发电卫星的组成,除发电、集电以及送电部分外,还有起通信、控制作用的总线部分,形成卫星骨架的结构部分,用于组装和维护用的机器人等,总重量约240吨。

接收卫星发回来的微波能束,并将其变换为电力的地面设施称为受电设施。它由负责卫星跟踪和进行受电控制的控制部分,以及负责送电和储电的部分等组成。为了能把卫星发送回来的全部电力都接收下来,需要直径2公里的受电设施。受电设施分布在若干地方,当每次卫星对它一个地方的受电设施送电时,可以受电的时间为227秒,而受电的周期为116分钟左右,可平均连续地发出250千瓦的电力。

由于受电设施非常庞大,所以有人设想采用线网状反射式的受电设施,可以只把电波集中起来,而能从网眼中透过80%以上的阳光,从而不对环境造成影响。

从卫星上向地面受电设施送电的机构,接收从地面上往卫星发送的导向电波束,根据这一电波束,卫星便能计算出受电设施位于什么地方,然后相应地改变电气上的相位,使微波束朝着受电设施方向送电。所以受电设施以外的地方,不用担心高能电微波束的照射。就是在受电部分电力密度最高处的受电设施中心部分,电力密度也在每平方厘米1毫瓦以下(每平方米10瓦以下)。完全能够满足在2.45兆赫时国际安全标准的要求,对人体和环境都不会有影响。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采用线网状反射式的受电设施,太阳能发电卫星就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B.太阳能发电卫星是根据地面发往卫星的导向电波束来确定微波束的送电方向。

C.高能微波束的照射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D.太阳能发电卫星能根据位置的变化自动改变电气上的相位以配合地面设施受电的需要。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