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有人记下一条逸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年轻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有人记下一条逸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年轻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时,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

中国古书浩如烟海,怎么读得完呢谁敢夸这个海口是说胡话还是打哑谜

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结构、有系统的。过去的书也应是有条理的,可以理出一个头绪的。两位老学者为什么说中国古书不过几十种,是读得完的呢显然他们是看出了古书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开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者说必备的知识基础。举例说,只读过《红楼梦》可以说是知道一点《红楼梦》,若只读“红学”著作,不论如何博大精深,说来头头是道,却没有读过《红楼梦》,那只能算是知道别人讲的《红楼梦》。读《红楼梦》也不能只读“脂批”,不看原文。所以《红楼梦》就是一切有关它的书的基础。

如果这种看法还有点道理,我们就可以依此类推。若照这样来看中国古书,那就有头绪了。首先是所有写古书的人,或古代读书人,必须读那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不然就不能读懂堆在那上面的无数古书,包括小说、戏曲。

这样的书就是《易》《诗》《书》《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①这十部书若不知道,②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五计仁(阳明)的书都无法读,③连《镜花缘》《红楼梦》《西厘记》《牡丹亭》里许多词句和用意也难以体会。这不是提倡复古、读经,为了扫荡封建残余非反对读经不可,但为了理解封建文化又非读经不可。

以上是算总账,再下去,分类区别就比较容易了。举例来说,读史书,可先后齐读,至少要读《史记》《资治通鉴》,加上《续资治通鉴》《文献通考》。读文学书总要先读第一部总集《文选》。如不略读《文选》,就不知道唐以前文学从屈原的《离骚》起是怎么一回事,也就看不出以后的发展。

中国的书不必每人每书全读,例如《礼记》中的有些篇目,《史记》中的《表》《书》,《文献通考》中的资料,就不是供人“读”的,可以“溜”览过去。这样算来,把这些书通看一遍,花不了多少时间,不用“皓首”即可“穷经”。依此类推,若想知道某一国的书本文化,例如印度、日本,也可以先读其本国人历来受教育时的必读书。孩子们和青少年看得快,“正课”别压得太重,考试莫逼得太紧,给点“业余”时间,让他们多少了解一点中外一百年前的书本文化的大意并非难事。有这些作基础,和历史、哲学史、文学史之类的“简编”配合起来,就不是“空谈无根”、心中无把握了,也可以说是学到诸葛亮的“观其大略”的“法门”了。花费比“三冬”多一点的时间,也可以说是“文史足用”了。没有史和概论是不能入口韵,但光有史和概论而未见原书,那好像是看照片甚至漫画去想象本人了。本文开头那两位老前辈说的“书读完了”的意思大概也就是“本人”都认识了,其他不过是肖像画而已,多看少看无关大体了。

下面不属于“中国的书是可以读得完的”的原因的是()。

A.书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其中有头绪、结构和系统

B.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开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这些是必读书

C.中国的书不必每人每书全读,且年轻人有足够的时间

D.夏曾佑和陈寅恪都读完了中国的书

考点:在职联考GCT(语文)工程硕士(GCT)语文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县政府打算用25000元用于为某乡福利院购买每台价格为2000元的彩电和每台价格为1800元的冰箱,并计划恰好全部用完此款.

(1)问原计划所购买的彩电和冰箱各多少台?

(2)由于国家出台“家电下乡”惠农政策,该县政府购买的彩电和冰箱可获得13%的财政补贴,若在不增加县政府实际负担的情况下,能否多购买两台冰箱?谈谈你的想法.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为了达到下表所列的实验目的,请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将其标号填人对应的空格中。

实验方法:

A.加热

B.将溶液滴在pH试纸上

C.溶解、过滤、结晶

D.滴加KSCN溶液

题型:单项选择题

材料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76—80题。这是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也许是一种细菌、一种植物或者一种动物。来到异国他乡的它们,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而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了湖泊、陆地,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这就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随着物种的引进,这些“外来移民”一方面可能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安影响。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140多年前的1859年,英国人托马斯引进了24只兔子,为打猎而放养了13只,在这没有天敌的国度里,它们至今已繁衍6亿多只后代。这些兔子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许多野生植物也存在绝种的可能。2001年5月7日,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一份报告中警告说,家褐蚁、褐树蛇等物种入侵其他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入侵物种可能威胁当地动植物的生存,导致庄稼减产、海水和淡水生态系统退化。报告中列出了100种入侵性最强的外来生物。这些入侵者包括家猫、北美灰松鼠、尼罗河鲈水风信子和家褐蚁。世界危害最大的引入异域物种还包括灰鼠、印度鹩哥、亚洲虎蚊、黄色喜马拉雅悬钩子和直立仙人果。之所以称它们为入侵者,是因为它们的活动极度活跃。在印度洋的圣诞岛,家褐蚁在18个月中杀死了300万只螃蟹。尼罗河鲈在1954年被引入东非的维多利亚湖时是为了减少当地鱼类的数量,但是尼河罗鲈通过猎食鱼类以及同当地鱼类争夺食物,致使当地200多种鱼灭绝。除了疯牛病、口蹄疫,古今中外危害人类健康和农业生物安全的有害生物,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沉痛的。公元五世纪下半叶,鼠疫从非洲侵入中东,进而到达欧洲,造成约1亿人死亡;1993年猪瘟在我国传播流行,造成920万头猪死亡;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事件,不得不捕杀140万只鸡,仅赔偿鸡贩损失的费用即达14亿港币。正如世界自然保护同盟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中指出的那样,“千万年来,海洋、山脉和河流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绝性天然屏障。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一些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栖息地,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自由贸易的加强、经济全球化、贸易与旅游的大幅度增长,为物种偶然的或有意的传播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机会。一次次飞机航班、一艘艘远洋轮船、一位位在各大陆之间跋涉的旅行者,都可能携带着物种“登陆”一个陌生的环境。“每艘轮船、每架飞机、每辆卡车都是潜在的携带者。”一位专家说。

本文中的划线部分“这些屏障”指()。

A.生态系统

B.生物多样性

C.新的栖息地

D.海洋、山脉和河流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以下关于 Visual Basic 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Visual Basic 是采用事件驱动编程机制的语言

B.Visual Basic 程序既可以编译运行,也可以解释运行

C.构成 Visual Basic 程序的多个过程没有固定的执行顺序

D.Visual Basic 程序不是结构化程序,不具备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题型:单项选择题

黄芩苷和黄芩素

A.黄酮
B.二氢黄酮
C.异黄酮
D.黄酮醇
E.黄烷-3-醇
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属于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