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即是金融欺诈和金融犯罪。()

题型:判断题

问题: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即是金融欺诈和金融犯罪。()

考点:银行业从业考试风险管理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风险管理
题型:判断题

有人说,超过了诉讼时效,民事权利就消灭了,也就不能提起诉讼了。结合民法的有关原理和知识,对这种说法进行评析。

题型:判断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老子》已提出“域中有四大”之说,所谓“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的“物”(天地),亦涉及人,而涵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

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

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

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即道”。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并不是离开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道不远人,同时也规定了道和人的实践活动无法相分。在实践过程中道的品格具体地表现为“中”。儒家一再谈到“中道”或“中庸之道”,孟子便主张“中道而立”,荀子也肯定:“道之所善,中则可从。”道作为实践的原理,其意义首先便体现在“中”上。这种“中”并不仅仅是量的概念。从量的概念去理解,“中”往往表现为与两端等距离的那一点,然而,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中”,更多体现为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为多样的统一。从多样的统一这一视域看,“中”就在于使统一体中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千差万别的事物同处于一个系统,如何恰当地定位它们,使之各得其所,这就是“中”所涉及的重要方面。道同时体现于变化过程,表现为发展的原理。从过程的角度来看,“中”则关乎不同演化阶段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

小题1:下列对中国文化中的“道”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道即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真理。

B.道即多样统一的天地之道。

C.道即儒家强调的中庸之道。

D.道即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的作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强调自然物作为独立于人之外的自在之物,本身并没有什么审美意义。

B.强调人的审美活动对于自然物是否具有美的意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强调人们只有在对道的研究过程中才能获得道本身固有的各种意义。

D.强调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才能呈现出来。小题3:据文意,试概括中国的文化家所说的“中”的作用。(3分)

                                                                        

题型:判断题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

A.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B.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C.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严格管理
D.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E.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题型:判断题

用润滑剂阻止毒物吸收的方法是:在误服腐蚀性毒物,要立即口服稠米汤,鸡蛋清、豆浆、面粉糊、牛奶等保护剂,保护胃粘膜,并能(),减少吸收。

A.冲淡毒物

B.吸收毒物

C.粘附毒物

D.扩散毒物

题型:判断题

委派的会计主管,由()统一管理,不得由委派机构和受派机构双重管理。

A.办事处

B.省联社

C.县级联社

D.信用社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