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会计档案销毁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由联社主任或指定专人负责监督销毁 B.

题型:多项选择题

问题:

下列有关会计档案销毁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由联社主任或指定专人负责监督销毁

B.应当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C.单位负责人应在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D.会计档案销毁前,必须将待销毁会计档案与批准销毁清单核对一致

考点:农村信用社考试农村信用社岗位资质考试农村信用社岗位资质考试题库
题型:多项选择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题型:多项选择题

原发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

A.位于上叶的片状阴影

B.由病变区伸向肺门的条状模糊影

C.肺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肿大

D.原发灶、肺门淋巴结及结核性淋巴管炎组成的哑铃状影

E.两肺散在斑点状密度增高影

题型:多项选择题

(12分)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写下这题止,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着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四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盯紧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①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当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一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他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说,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这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也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②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然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

小题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文中对母亲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认从两个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小题3:文中多处使用修辞方法,请你用“      ”线在原文上画出两处,并在其右侧空白处写出对应的修辞手法。(3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题型:多项选择题

概算指标的作用主要有( )。

A.建设单位选址的主要依据
B.作为编制投资估算的主要依据
C.确定投资额的主要依据
D.估算主要材料用量的主要依据

题型:多项选择题

关于职业道德建设,合理的说法是( )。

A.只要社会风气变好了,职业道德自然就好了

B.职业道德建设应该与从业人员的个人利益挂钩

C.职业道德的功能不够显著,应该重点加强法制建设

D.强调职业道德与按劳分配原则相矛盾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