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组有关中美关系的材料: 材料1 其实,美国政府内部对所谓的“中国威胁”并不是

题型:问答题

问题:

以下是一组有关中美关系的材料: 材料1 其实,美国政府内部对所谓的“中国威胁”并不是视而不见,近些年来,美国政府和政界在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可谓是大伤脑筋、特伤脑筋。面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威胁论”泡沫越吹越大,美国政府一些过于紧张的政治家们竟然搞不懂英文:“Engagement”(接触)和“Containment”(遏制)的含义。 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强调:“中国就其过去的历史,而且就其现时和未来的发展,都可能成为美国未来的强大对手。与其对它逐渐失去控制,不如现在就将它纳入可控制的轨道里。” 美国国会议员赫尔姆斯认为: 中国是一个新的邪恶帝国,对它只能采取遏制加强制的做法。 美国国防情报局长休斯中将在参议院一个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中国在今后10年到20年内将会对美国的利益构成大规模的地区威胁。 美国驻日海军司令迈克尔•哈斯金斯少将1997年5月6日在新加坡举行的防务会议上说,美国的作用之一是防止该地区“出现任何霸权主义国家或联盟”。 美国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温斯顿•洛德强调:“我们的对华政策,应该是接触,而不是遏制。” 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强调:“总是试图遏制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发展中的经济巨人是危险的.”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则认为:“如果你将中国作为一个敌人对待,中国就将是一个敌人。” 米鹏《未雨绸缪织亚太地缘政治之网》编 材料2 “接触(Engagement)和遏制(Containment),表面看来是对立的,实质上是一致的,接触这个词,美国人的概念是参与进去,使其按自己的意图发展。弄明白这点很重要,就不会一听到接触就通体舒泰,而一听到遏制就火冒三丈了。” 日本《世界》月刊2000年1月号文章《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材料3 “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获得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经济增长。浅显的现实政治表明,一个巨大的、前途无量的国家倾向于向其周边释放力量。如果一个大国拥有一种强烈的文化优越感,或者对它曾有过的、由世界上其他国家所造成的历史遭遇心怀冤屈,那么它将很难与人为善.这种沙文主义和冤屈感,恰巧中国都有份。……然而仅仅通过经济接触是不能消除中国对其邻国的威胁的。西方决策者像洛德先生不愿使用‘遏制’这一充满冷战意味的词是可以理解的。遏制并非就是意味着用核武器包围中国,像西方曾经对待前苏联那样。但它确实意味着我们承认中国是一个不稳定的力量,并且要使它铭记在它努力洗刷它的冤屈时需要戒除武力。这一政策只有在西方和亚洲国家共同努力的条件下才能达到目的。” 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7月号文章《遏制中国需要新思考》 材料4 “美国政府对华战略考虑曾有分裂中国的战略、对华‘遏制’战略.对华‘接触’战略及新近的‘全面接触’战略,这些战略考虑在某种程度上都不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致命缺陷。‘分裂中国’的战略是危险的,幸而该战略已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而逐渐被忘却。对中国国内政策目标和实际国力正确分析和判断,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对华‘遏制’战略。对华遏制战略的目的在于控制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扩大影响,迟滞中国向大国发展的速度。对华遏制战略将迫使美国面对一个越来越强大的敌对的中国。此外,在此战略的施行上,包括日本、韩国甚至台湾、越南在内,不会有一个亚洲国家或地区政府与美国站在一起,从而导致第二次冷战。” 格雷顾姆•富勒《下一个意识形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材料2中“接触和遏制,表面看来是对立的,实质上是一致的。” (2)美国政府对华的各种战略反映了美国政府的一种怎样的战略意识形态 其主要表现是什么结合材料1—4予以分析。 (3)为什么材料4中认为“在此战略的施行上,包括日本、韩国甚至台湾、越南在内,不会有一个亚洲国家或地区政府与美国站在一起……”选做题Ⅱ: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普通考研考研政治考研政治87
题型:问答题

长期服用激素常出现的不良反应有()

A.股骨头坏死

B.低血压

C.血糖降低

D.骨质疏松

E.诱发感染

题型:问答题

钢结构的连接方式中()对几何形体适应性强,结构简单,省材省工,易于自动化,工效高,但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也高,质量质监工作量大。

A.普通螺栓连接

B.高强螺栓连接

C.铆接

D.焊接

题型:问答题

ST段是指()

A.S波终末至T波开始

B.J波终末至T波终末

C.S波开始至T波开始

D.S波开始至T波终末

E.S波终末至T波终末

题型:问答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两座天象观测建筑分别位于()。

A.北京、河南

B.北京、河北

C.山东、河南

D.河北、河南

题型:问答题

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外汇标价方法是()。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应收标价法

D.单式标价法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