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白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人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卷六引)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的“此”指的是()。

A.是诗人在作品的描写中所努力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B.是诗人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心境时寄托的对象。

C.是诗人使读者的感情与作品抒写的感情产生的共鸣。

D.是诗人能让读者观其作品时所受到感动的艺术技巧。

考点:在职联考GCT(语文)工程硕士(GCT)语文27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是某同学设计的四个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O3和CaCl2的混合物

B.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存在SO42-

C.将H2、O2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试管,以除去氢气

D.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粉末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险代理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不得与非法从事保险业务或者保险中介业务的机构或者个人发生保险代理业务往来

B.如果投保人签订合同有困难的,保险代理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可以代替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

C.保险代理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不得接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委托代领保险金或者保险赔款

D.保险代理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妥善保管业务档案、有关业务经营活动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学前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的教育,所反映出的教育原则是()

A.保教结合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启蒙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题型:单项选择题

畸形中央尖常见于()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下颌第一前磨牙

D.下颌第二前磨牙

E.上下颌尖牙

题型:单项选择题

初产妇,估计胎儿体重3800g,在胎儿娩出前就有少量的鲜红色血液流出,胎儿娩出后出血量增多,使用宫缩剂效果不明显,考虑出血的原因为

A.软产道损伤
B.胎儿过大
C.胎盘滞留
D.宫缩乏力
E.血小板减少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