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Form1_Click事件发生时,窗体上显示的第三行是( )。 Dim i A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当Form1_Click事件发生时,窗体上显示的第三行是( )。 Dim i As Integer,j As Integer,a(5,5) As Integer For i=1 To 5For j=1 To 5 If(i<=j)Then a(i,j)=1 Else a(i,j)=0 End IfNext j Next i For i=1 To 5For j=1 To 5 Print a(i,j),Next jPrint Next i End Sub

A.0 0 0 1 1

B.0 0 1 1 1

C.0 1 1 1 1

D.1 1 1 1 1

考点:计算机等级考试VISUALBASIC二级VISUALBASIC笔试15
题型:单项选择题

Cu和稀HNO3反应时,Cu被HNO3氧化成Cu(NO3)2,又知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个数之比是2∶3。该反应中HNO3的还原产物是(    )

A.NO2

B.NO

C.N2

D.NH4NO3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我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感知外物,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于是本来在我的就变成在物的了。甚至于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自己喜欢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临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不一定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

比如说听音乐。我们常觉得某种乐调快活,某种乐调悲伤。乐调自身本来只有长短、高低、急缓、宏纤的分别,而不能有快乐和悲伤的分别。我们何以觉得这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居然有人情呢?音乐的命脉在节奏,节奏就是长短、高低、急缓、宏纤相继承的关系。这些关系前后不同,听者所费的心力和所用的心的活动也不一致。调子高而缓,心力也随之作一种高而缓的活动;调子低而急,心力也随之作一种低而急的活动。这种高而缓或是低而急的心力活动常蔓延浸润到全部心境,于是听者心中遂感觉一种欢欣鼓舞或是抑郁凄恻的情调。这种情调本来属于听者,在聚精会神之中,他把这种情调外射出去,于是音乐也就有了快乐和悲伤的分别了。

移情作用往往带有无意的模仿。念到跳舞时脚往往不自主地跳动,聚精会神观看赛跑时,自己也往往不知不觉地弯起胳膊动起脚来。在美感经验中,注意力都是集中在一个意象上面,所以极容易起模仿的运动。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具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苏东坡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不过是美的形象的一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从理智的观点看,这是一种错觉。但是如果把它勾销,不但艺术无由产生,即宗教也无由出现。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从而在寻常事物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

小题1:以下对“移情作用”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移情作用是由我及物,把本来在我的变成在物的一种美感经验。

B.移情作用是把宇宙生气化和人情化,从而在寻常事物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

C.移情作用是把我的性情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的心理活动。

D.移情作用是一种根据自己的情感经验来感知外物的心理活动。小题2:根据文意,以下不属于美感经验中的移情现象的一项是

A.陶渊明爱菊,是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爱梅,是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

B.看颜真卿的字,仿佛对着巍峨高山;看柳公权的字,仿佛对着临风荡漾的柳条。

C.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红是视觉的结果而不是花所固有的属性,严格地说,我们只能说:“我觉得花是红的。”可是我们通常直说“花是红的”,仿佛红是花的属性。小题3: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情作用和美感经验不是同一概念,但是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B.我们平时所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设身处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移情现象。

C.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D.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物所体察的意蕴和情趣是不尽相同的,深人所见深,浅人所见浅,人们的欣赏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题型:单项选择题

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题型:单项选择题

空气压缩机按照工作原理分为容积型和速度型,下列属于速度型分类方式的是()。

A.活塞式

B.螺杆式

C.滑片式

D.离心式

题型:单项选择题

简述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建立的基础。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