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精确标准的建立从古代起就很自然选择了天(日)为时间间隔标准,一日之内再分为24小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时间精确标准的建立从古代起就很自然选择了天(日)为时间间隔标准,一日之内再分为24小时(h),每小时分为60分钟(m),每分钟再分为60秒(s)。最初以太阳升到最高点(日影最短)为中午,连续两次中午之间的时间问隔为1日,叫太阳日。后发现太阳日的长度在变化,就用某恒星连续两次经过子午圈的时间作为1日,称为恒星日。它比太阳日均匀多了,再按一定比例折算为太阳日,称为平太阳日,相应的时间系统就称为平太阳时,也就是世界时(UT)。这实际上是以地球自转周期作为时间间隔标准,如果地球自转是绝对稳定,那就没有问题。可是随着守时工具(钟)的不断改进,在20世纪初期就从天文观测中发现地球自转周期不够稳定。在50年代曾经采用地球公转周期作为标准,称为历书时,但因测定困难而很快放弃。
自1960年起,以原子频标为基础的原子钟出现,并且稳定度不断提高。后来发现以铯原子(Cs)的同位素制造的原子钟稳定性最好。[ ],在地球上的一切活动又离不开地球自转,用世界时较方便。于是从1972年起,建立一种协调世界时(UTC),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采用。协调世界时秒长与原子时秒长一样,但时刻尽量接近世界时。因为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趋势是减慢,平均不到一年,原子时就比世界时快1秒。为了保持原子时系统的完整,在适当时候就把协调世界时加1秒,叫做跳秒。从1972年到现在已有40次跳秒。地球自转偶尔也有加快时候,也可能有时原子时比世界时慢了1秒多,此时就把协调世界时减慢1秒,叫做闰秒。但这种情况很少。
为什么要把原子时的秒长定义在海平面上的铯钟这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原理,运动速率及震荡周期等都同所在地点的引力场有关。两个不同地点受到的引力不同,相应的铯钟速率就不同,因此所定义出的原子时秒长就不一样,而且很难比较。可是在海平面上所有的地点所受到的主要力(地球引力加地球自转离心力)是相同的,故可认为相应的原子时秒长相同,就命名为国际原子时秒长。地球附近各地铯钟所决定的时间称为原时,是一种局部量。用国际原子时为坐标时,根据地球附近引力场的具体情况,按广义相对论原理可得到原时和坐标时的关系,并由此根据各地原时实测值定出国际原子时的秒长和时刻。以上仅为通俗解释,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到现在为止,时间间隔和时刻能精确到什么程度,还是个谜。

根据文章第二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子时大多数比世界时快

B.Cs同位素制造的原子钟稳定性最好

C.为保持原子时系统完整,必须每年为世界时加1秒

D.为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而建立一种协调世界时

考点:地方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江苏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
题型:单项选择题

夫精明五色者,______之华也。______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______。(《素问·脉要精微论》)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完全正确、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炽热挚爱投掷独树一帜奇闻轶事

B.萦绕羸弱盈余嬴粮景从蝇营狗苟

C.菁华茎叶兢兢不径而走泾渭分明

D.酿酒踉跄粮饷秋月朗朗锒铛入狱

题型:单项选择题

a是b的6倍,b和a的比值是6.______ (判断对错)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种比较全面的观点认为,学校组织是社会专为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而创办的一种特殊的、正式的()社会组织。

题型:单项选择题

干细胞(stem cell)是人体的起源细胞,其特点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潜能。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