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当新媒体照进生活,在分享和互动中,

题型:问答题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当新媒体照进生活,在分享和互动中,普通观者依靠强大的网络,以个人视角传递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期间,边走边“织围脖”,边看边在SNS社交网站上晒心情,用手机即时“推”送所见所感的世博观者并不鲜见,那一端,则是在粉丝、好友关系中通过评价、转帖不断叠加并扩大的群落。在世博信息传递上,第一来源可能不是官方,不是新闻,而是自己在网络上关注的某人的分享。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微博、SNS的参与,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平台和表达方式,如果事件营销等方式也能在官方大型活动中良好运用,将会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2


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到2011年微博便已大规模渗入中国社会。多位专家指出,微博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公众通过微博参与公共事务是不可逆转的现象。微博可以说是一种最具原生态的鲜活民意,管理者理应善待,但微博世界的非理性、无序性和极端化表现也应引起重视。
对于微博,某知名IT人士认为,微博打通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推动了媒体变革。无论是在电脑前还是手机上,似乎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在用这种“自媒体”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微博的粉丝量只是说明,有如此多的人,在某个瞬间愿意收听你所说的话、所传达的信息,但并非每一条信息都能准确传达到你的粉丝。这大概也是“碎片化”时代的无奈。
有专家们这样描述我们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孩子们养成了超文本链接的浏览习惯,很难按照一个逻辑推演过程完整地看一本书。岂止是读书,连足球这样的消遣也变得“碎片化”了,很少有人能耐心地看完90分钟的比赛。
人们的生活已经被“碎片化”了,注意力很难持久,而微博正是生活和信息碎片化的推手和标志之一。

结合材料1,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分析新媒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考点:普通考研考研政治考研政治
题型:问答题

关于前臂骨间后血管神经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走行于前臂骨间膜前方

B.包绕桡动脉分出的骨间后动脉

C.通过腕管

D.分布于手区

E.包绕桡神经分出的骨间后神经

题型:问答题

患者男性,69岁,右上缺失,右上7健康,近中舌侧倾斜,牙槽嵴丰满,上颌散在骨尖,牙合间距离正常

修复前应做的工作是 ()

A.拔除左下7

B.做牙槽骨加高术

C.做唇颊沟加深术

D.去骨尖

E.都不用

题型:问答题

发生在输卵管的异位妊娠的百分率是()

A.35%

B.50%

C.75%

D.80%

E.95%

题型:问答题

某医师抽样调查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和非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各20名15岁男学生身高发育情况,拟了解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和非病区15岁男学生身高发育是否不同,宜采用

A.两样本均数t检验

B.四格表资料X2检验

C.配对计量资料检验

D.配对四格表资料X2检验

E.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t检验

题型:问答题

组织面临危机的外部来源包括:自然灾害、政治法律因素导致的灾难、社会因素引发的危机和()

A.组织发展的瓶颈

B.员工之间的斗争

C.社会道德的改变

D.技术环境的变化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