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目标。

题型:判断题

问题:

创建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目标。

考点:港口知识港口文化知识港口文化知识题库
题型:判断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B.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C.代表们从尚法守信、励学思进、务实求真、勤奋实干等方面对如何更好地体现首都精神风貌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D.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

题型:判断题

炼字与造意

缀字而成句,积句而成章,连章而为篇,似乎一篇作品的基础可在“字”的说法是无可非议的了;然则文艺修养的第一步是否即从“炼字”开始呢

这个说法有一部分真理。从事写作的首要条件当然是善于用字。思想、情绪、形象都要靠确当的字来表达和描写,用错了字,便会“词不达意”,乃至与本意相反。初学者往往心里有了东西写不出来,闭目一想觉得头头是道,拿起笔来,却便枯涩阻滞,这也是大半由于“字汇”不够。不但初学,即使是富有经验的作者也常常有碰到一字的难题,反复推敲,总觉不惬意,乃至忽然得之,原来也甚平易,此时的愉快,与数学家骤解一难题仿佛相似。这样看来,所谓“炼字”这一层功夫实在永无止境,而与一个作家的写作活动相始终的。

然而正因为是终身的永无止境的工作,所以初学者虽不得不把当做基础的工作,可也未便把它在文学修养诸条件中的比重,看得太高。讲究如何用字,使每字皆能妥帖,这是写作的必要条件。( )仅仅具有这个条件,只使你“能”写而已,而未必能使你写得是!或换言之,只使你文字通顺而已,未必能使你的文章有惊人的光芒。如何方能有惊人的光芒呢这不是一个用字的问题。“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句话,往往被解释为“炼字”的功夫,其实是造意构思这一方面的功夫。( )认为是“炼字”的功夫,那就是思想的问题了,深浅不可以道理计。( )向来学杜者大都认此为“炼字”问题,于是务求“惊人”,以能用冷字僻字,能用险韵为贵;结果,走到了牛角尖,生硬晦涩,连“达意”的条件都不具备了。这样看来,单讲究用字是有流弊的;炼字的目的,本为使文字明快流利,( )真弊极端则所得效果适相反。初学者坠入此魔道,便很难自拔。

常见有些作者,刻意追求文字之美丽,专在字面上用功夫。美丽的形象,应有适当的字汇来构成,这原是不错的,但二者实应同时产生,浑然自成。如果说形象已有了,而尚得搜寻字汇以具现之,这便是不可思议的事。倘若真有这样的情形,那大概还是因为他胸中本来有物,故得搜寻字句以构成,这样催生出来的东西,往往徒具形骸而无精神。虽然罗列了美丽的字汇,未必能给读者以美感,甚或相反,叫人觉得恶俗。

先求造意构思的警辟,观察能敏锐深入,感觉自然新颖俊逸。脱离了现实的空想、幻想、玄想,都等于术人炫奇,不足为训。一般人以为现实所有无不平凡,这见解是错误的。在现实主义的艺术家的眼光中,现实的一切,充满了不平凡,因为现实的一切充满了矛盾而且时时刻刻在转变,我们要在造意构思方面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先须养成发现矛盾,洞明变化的观察力。在活的现实中,就有新鲜泼辣的字汇,就有变化不居的技巧。前人在技巧上的成就,我们不应该轻视,但是也不该受其笼罩,不能自脱。我们要能钻进去,但尤贵能突围而出。

故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包括所谓“炼字”在内),固然不可不下一番苦功夫。但尤其不能不下苦功夫的,是在观察力的养成;技巧的获得固可借助于前人的作品,然而倘以乞灵故纸为已是,而不求诸活生生的现.实,势必成为井底之蛙了。故曰:文艺修养之基础功夫,应从广处下手,如果抱往了“文艺”二字死做,结果当然也可成为文艺作家,但正恐难逃于雕虫小技之讥。

(茅盾)

第五自然段中“术人炫奇”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有学问的人炫耀自己的奇特。

B.有技能的人夸耀自己的奇能。

C.做幻术的人夸耀自己的奇特手法。

D.有技艺的人显耀奇特。

题型:判断题

决定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由封建地主、官僚和商人转变而来

B.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中

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D.在中外反动力量压迫的夹缝中求生存

题型:判断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7分)
牡丹说
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wěi:繁盛),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客过而尤之( )         然则子之病(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二项是(     )( )(2分)
A.宜重吾价B.吾家读书久不效
C.下牡丹百倍者D.取儿藁葬
小题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亡何花开B.子亟亟焉C.齐王大说苏子D.昂其直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中,二个“之”字后都省略了“于”。
B.“花之怨以死也诚宜”中的“也”用在主语后,起停顿作用。
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是二个宾语前置句。
D.“以其犹奇于新也”“ 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两句中的“其”用法相同。
小题5:下列各句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     )(3分)
①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   ②归其原,数日亦死    ③暴摧折之,移非其时
④一月之间,忽予忽夺       ⑤新者虽来,旧者不让  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中,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含蓄委婉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才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
小题7: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揭示的哲理。(限20字以内)(2分)
 
 
 
 
 
 
 
 
 
 
 
 
 
 
 
 
 
 
 
 
题型:判断题

油品购销合同中,买方逾期提货的,应向卖方支付()。

A、违约金

B、逾期保管费

C、滞纳金

D、手续费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