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损耗

题型:名词解释

问题:

介电损耗

考点:纺织材料学纺织材料学综合练习纺织材料学综合练习题库
题型:名词解释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读书忌

鲁迅

读书有“忌”,就是某一类书决不能和某一类书同看,否则两者中之一必被克杀,或者至少使读者反而发生愤怒。例如现在正在盛行提倡的明人小品,有些篇的确是空灵的。枕边厕上,车里舟中,这真是一种极好的消遣品。然而先要读者的心里空空洞洞,混混茫茫。假如曾经看过《明季稗史》《痛史》,或者明末遗民的著作,那结果可就不同了,这两者一定要打起仗来,非打杀其一不止。

这几天偶然看见一部屈大均的《翁山文外》,其中有一篇戊申(即清康熙七年)八月做的《自代北入京记》。有些地方极有重量,抄几句在这里——“其首顶一柳筐,以盛马粪及木炭者,则皆中华女子。皆盘头跣足,垢面,反被毛袄。人与牛羊相枕藉,腥臊之气,百余里不绝。……”

我想,如果看过这样的文章,想像过这样的情景,又没有完全忘记,那么,虽是中郎的《广庄》或《瓶史》,也断不能洗清积愤的,而且还要增加愤怒。因为这实在比中郎时代的他们互相标榜还要坏,他们还没有经历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明人小品,好的;语录体也不坏,但我看《明季稗史》之类和明末遗民的作品却实在还要好,现在也正到了标点、翻印的时候了

(选自《鲁迅全集》,有删改)

【注】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华日报·动向》。②中郎:此指曾官拜吏部中郎的明代文学家袁宏道。

小题1:第二段中作者摘抄《自代北入京记》的有关内容,有何作用?(5分)

小题2:请概述文中作者对待当时盛行阅读明人小品的态度。(4分)

小题3:“但我看《明季稗史》之类和明末遗民的作品却实在还要好,现在也正到了标点、翻印的时候了。”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

题型:名词解释

扩写句子。  

(1)王老师关心学生。

                                                                                                                                                 

(2)雪花落下来。 

                                                                                                                                                 

(3)老奶奶等待着。 

                                                                                                                                                 

(4)太阳光照射着树林。

                                                                                                                                                 

题型:名词解释

19世纪的欧洲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幅招牌吸引人,公司的各样商品多的好象是要流出门的水。”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殖民地大量的廉价原料涌入欧洲

B.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人口激增

C.殖民扩张使的市场扩大,需求量高

D.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题型:名词解释

网上银行自助签订的抵押贷款中,外币账户的可贷额度为()。

A、外币账户可用余额×当日现钞买入价×质押比率

B、外币账户可用余额×当日现汇买入价×质押比率

C、外币账户可用余额×当日现钞卖出价×质押比率

D、外币账户可用余额×当日现汇卖出价×质押比率

题型:名词解释

在电子商务中,物流服务 包括商流服务。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