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8题所示的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如果A、E、G三项工作共用一台施工机械而必须顺序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在68题所示的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如果A、E、G三项工作共用一台施工机械而必须顺序施工,则该施工机械在现场的最小闲置时间为( )周。

A.1
B.2
C.3
D.4

考点:监理工程师(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控制建设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控制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顺着一条土路寻找父母

铁马

  仲秋。正午。星期天。太阳毒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我们在城里吃好了午饭下乡去看父亲。坐的是弟弟开的新“现代”。一眨眼的工夫,我们就到村口了。打开车门,一股热浪袭来,两个侄女直喊“好热”。我们从新“现代”里钻出来,走了一段凹凸不平的土路才到门口。

  母亲正在做饭,却没看到父亲的身影。我问母亲:“爸呢?”母亲一边炒菜一边回答说:“还在地里摘棉花呢。你爸呀,干起活来就不知早晚。你们吃饭没有?”

  我没有回应母亲的话,径自沿着通往我家棉花地的小路去寻找父亲。我看见连片的棉地,棉花在秋阳下泛着苍白的笑脸,棉花的秸秆、枝叶显得有些耷拉。

  我顺着那条窄窄的土路地埂找到我家的棉花地,没有看到父亲,却看见了两三只硕大的蛇皮袋和一大堆新摘下的雪白的棉花。我朝棉地大喊了几声。父亲听见了我的叫喊,“哦”地应了一声,才从那一人多高的棉秆丛里探出脑袋来,汗水在父亲通红的脸庞上直往下流。我有些责备地说:“爸,该回家吃饭了,妈在等你呢!”他好像没有听见我的话似的,说:“你把路旁的棉花装好掮回家晒晒,家里楼上还有好几袋呢,下午把它们拉去卖了。”然后,又把脑袋缩回那棉地里,就像一朵结在秸秆上不想摘下的棉花。

  我把棉花装好,正好两袋。秋阳的毒辣使我三步并成两步把棉花掮回家,并按照父亲的吩咐用晒筐把棉花摊开来晒在门口的稻场上。此时父亲也掮着一袋棉花回来了。我去接他肩上的棉袋时,看见父亲的衣衫全部湿透,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人。父亲顺手从条台上拿起事先用硕大的玻璃瓶子晾好的开水,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地往肚里灌,然后坐到后门口歇凉。两个侄女儿不知从哪里弄来两把旧蒲扇,乖巧地对爷爷说:“爷爷你好好歇歇,我们给你扇风。”她们很卖力地扇风,屁股却翘得老高老高的。“傻孙女哟,别扇了,莫把自己扇出一身汗来呢。”父亲的笑容比开在秋天的棉花还要灿烂!

  母亲把盛好饭菜的碗端到父亲手里。父亲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告诉我们:“今年棉花要比往年的好很多,估计今年能卖个千把块出头。加上卖黄豆、芝麻的钱,两千出头是绑在马背上的。要是早一个星期把先前摘的棉花卖了真赢了,那时的价钱一斤是2.8元,昨天跌到2.75元。今天晚些时候你们去帮我把棉花卖了,说不定价钱还会跌呢。”

  我们在返城之前,帮父亲把棉花拉到收购点卖了,并将七百多元的现金交到他的手里。父亲和母亲把我们送到村口上车。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你们等一下”,然后去村口路边的屠夫家拿来三斤猪肉,对我们说,“你们带上,乡下的猪肉比城里的好呢,价钱又便宜”。

  太阳挂在西边的天幕上。

  车子开出好远了。我从反光镜里看到父亲和母亲还在向远去的“现代”挥手,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涌出来了。(文章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表达特点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谈谈“还在地里摘棉花呢。你爸呀,干起活来就不知早晚。你们吃饭没有?”一句有什么作用和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人公“父亲”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中描写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文中多次出现的“‘现代’”和“土路”两种物象,你有什么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居民委员会向( )负责并报告工作。

A.全体居民

B.居民会议

C.居民代表

D.居民小组

题型:单项选择题

依法不能免征房产税的房屋是( )。

A.政府机关的办公楼

B.武警部队的营房

C.个人自住的住房

D.百货公司的商场

题型:单项选择题

( )是中 * * 党在中央机关设立的最早的保卫组织。

A.中央保卫局

B.中央特委

C.政治保卫局

D.中央特科

题型:单项选择题

工业缝纫机缝纫布料时,厚料采用()牙齿。

A.粗牙

B.细牙

C.A、B均可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