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坡地形A、B两点之间修筑一条坡度为8%的临时道路,经测量A、B两点高差为10m,

题型:问答题 计算题

问题:

在山坡地形A、B两点之间修筑一条坡度为8%的临时道路,经测量A、B两点高差为10m,水平距离为100m,如果变坡点C与A、B两点等长,哪么变坡点C与A、B两点的中点D的水平距离是多大?

考点:公路养护工考试初级公路养护工初级公路养护工题库
题型:问答题 计算题

已知a2+2ab+b2-4(a+b-1)=0,求a+b-3的值.

题型:问答题 计算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美   意   朦   胧

陈鹏举  王代福

  ⑴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⑵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善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⑶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⑷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⑸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到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沙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班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⑹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1.阅读第二段,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 

                                                                                                

2.“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

答:⑴                                                                                                

  ⑵                                                                                                

3.第五段中,作者还表现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们是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⑴                                                                                                

  ⑵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近于桎梏的格律给以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

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题型:问答题 计算题

某评估机构以2007年1月1日为评估基准日对甲企业进行评估,甲企业账面有4项长期投资,账面原值共计8500万元,其中:(1)向A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投资时间为1998年12月31日,账面原值200万元,占A企业总股本的15%。根据投资合同,全部以现金投入,合同期共10年,合同约定甲企业按投资比例对A企业每年的净利润进行分红。根据A企业提供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A企业至评估基准日的净资产为1200万元。经调查得知,A企业由于产品陈旧、管理不善,连续几年亏损,已于两年前完全停产,无法继续经营。(2)向B企业投资,投资日期为2004年1月1日,账面原值500万元,占B企业总股本的8.5%。根据投资合同,甲企业全部以现金投入,合同期共15年。合同约定B企业每年按甲企业投资额的16%作为甲企业的投资报酬,每年支付一次,合同期满后B企业不再向甲企业返还投资本金。根据B企业提供的审计报告,B企业至评估基准日账面净资产为8200万元,企业每年净利润保持在650万元左右的水平上,企业经营稳定。(3)向C企业投资,投资日期为2003年1月1日,账面原值5800万元,占C企业总股本的70%。C企业是由甲企业发起设立的,根据合同规定,只要C企业不出现连续3年亏损,就一直经营下去。根据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至评估基准日C企业净资产为9200万元,2006年度的净利润为600万元,在过去的4年中每年的净利润一直稳步递增。评估人员调查得知,C企业为一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销售前景较好,预计评估基准日之后第1年至第5年的净利润分别在前一年的基础上递增10%,从第6年起,每年将在上一年的基础上以2%的速度递减。(4)向D企业投资,投资日期为1993年12月31日,账面原值2000万元。D企业为股份公司,并于2005年上市。经调查得知,在甲企业初始投资时,按每1元折合1股,共计2000万股,为企业法人股。D企业上市时进行了缩股,缩股前的1.25股在缩股后变为1股。半年前D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改,法人股股东又将所持股数的20%作为法人股获得流通权利对原流通股股东的补偿支付给原流通股股东,至评估基准日该法人股已允许上市交易。评估基准日时D企业股票开盘价为7元/股,最高价为7.6元/股。最低价为6.9元/股,收盘价为7.5元/股。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不再考虑其他因素(其中包括少数股权折价和控股股权溢价因素),假设折现率及资本化率均为12%。要求:

对甲企业的长期投资进行评估。

题型:问答题 计算题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观是由( )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题型:问答题 计算题

(),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Ⅻ度,震源深度17千米

A.1920年12月16日

B.1921年12月16日

C.1922年12月16日

D.1923年12月16日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