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邓 * * 在中 * * 工作会议上发表的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邓 * * 在中 * * 工作会议上发表的一篇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这篇讲话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
B.《中 * * 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考点: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临时建设的特征包括( )。

A.简易结构特征明显,不得建设成为永久性或者半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

B.时间特征明显,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C.在临时建设使用期间,如果国家建设需要时,应无条件拆除

D.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

E.临时建设规划批准证件到期后,该批准证件自行失效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桨;算;价;一不二

B.装;眼;落;手成春

C.杀;黑;粉;转弯

D.妥帖;帖;帖;服服帖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举匏樽以相属:同“嘱”,嘱咐。

B.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

C.酾酒临江,横赋诗槊:长矛。

D.而天地不能一瞬曾:竟,简直。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游是乎始

B.何为其也輮使之也。

C.哀吾生须臾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耳得之为声至无所见犹不欲归小题3:下面对《赤壁赋》主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暗示了时间不会停止流逝,超脱只能是暂时的,及时在大自然中行乐是忘怀人生苦闷的正途。

C.《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它既有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

D.文中客的观点和感情可看做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时的领悟,这一切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发的。小题4:翻译(6分)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外国航空器或者船舶抵达中国口岸时,其负责人或代理人拒绝向边防检查站提交机组人员、船员名单和旅客名单的,对其负责人或代理人可以处()罚款或者3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A、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B、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

C、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D、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题型:单项选择题

少阳经分布在头面部的部位是()

A.头项

B.头后

C.额部

D.侧头部

E.面颊部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