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大林股份有限公司,在发起人交付全部出资后,并选举董事会和监事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18个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大林股份有限公司,在发起人交付全部出资后,并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然后由哪一个机构或个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设立公司的各项文件,申请登记( )

A.董事会

B.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

C.监事会

D.全体股东共同委托的代理人

考点:国家司法考试司法考试卷三司法卷三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四个集合中,表示空集的是(  )

A.{0}

B.{(x,y)|y2=-x2,x∈R,y∈R}

C.{x||x|=5,x∈Z,且x∈N}

D.{x|2x2+3x-2=0,x∈N}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坚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第2段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

A.《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B.写作《离骚》时,屈原年轻气盛,常为是非而不平

C.屈原年轻时也曾常常为世道不公而鸣不平

D.屈原把壮年时期的牢骚与不平表达在了《离骚》中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今年是中 * * 党建党90周年。中 * * 党从建党之初的十几个党员,发展到今天的近8000万党员;从一个非常小的党支部,成长为执政党,并带领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 * * 党之所以能够赢得执政党地位,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国家是由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

B.中 * *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C. 中 * * 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中 * * 党创造的

题型:单项选择题

假设理财规划师预计某开放式基金未来出现20%的收益率的概率是0.25,出现10%收益率的概率是0.5,而出现-4%的收益率的概率是0.25。那么该开放式基金的预期收益率应该是()。

A.10%

B.20%

C.8.25%

D.9%

题型:单项选择题

初产妇,26岁,孕1产0,孕40周,因胎动减少入院,查宫底耻上34cm,LOA,先露头,固定,胎心132次/分钟,无宫缩,入院后测24小时尿E3为6mg,应考虑为()

A.脐带受压

B.过期妊娠

C.胎儿入盆

D.胎头受压

E.胎盘功能不全

更多题库